之前讀科幻,大家會把科幻作品分為軟科幻和硬科幻。如果懸疑也這樣分類的話,我想說《塵封十三載》是一部軟和硬結合的很好,也分別做得很好的懸疑劇。他的懸疑主線和現實主義都有很好的刻畫。“硬”的懸疑的部分劇情很好,邏輯沒有硬傷,配樂和畫面美很加分?!败洝钡那楦泻同F實主義的部分也有很細膩也挺深刻的討論,不管是結局點出的怎么讓吳嘉這樣的孩子避免傷害、污染孩子心靈的問題,還是污染環(huán)境,還是說衛(wèi)崢嶸線展示的婚姻/愛情/責任問題,還是說瓜皮線的悲劇問題,主線和支線都很現實也很值得思考和討論
一部很溫柔的懸疑片,為了過審吧,全劇沒有一個引起不適的鏡頭。
這種畫風的懸疑片真的很不懸疑。如果影視劇也像歌曲那樣有“流行”這個類別,那這種不緊湊不驚恐沒陰影的片,應該稱作“流行懸疑”。
妥協(xié)是流行。
以前看懸疑的時候,第一次看時覺得害怕的鏡頭,會特意倒回去反復觀看幾次,并告訴自己看清楚了,只有看多幾次就不害怕了。
背后的扭曲,一瞬即逝的猙獰,不經意的陰森,藏著刀的笑容,掩飾得很好的平凡... ...
很遺憾,這部片都沒有。反差不夠,就意猶未盡。
刷了一下短評
這部劇跟撞期的那部所謂的辦案劇的不同之處在于,這是真真實實的在辦案,那部劇莫名其妙的就跑到感情上了。那部我真的最后都棄劇了。反觀這部劇里絲毫不會搶戲或者顯得突兀的感情線。除了,如果是我本人的話,我是接受不了自己老公心里有個忘不了的白月光的存在之外。楊曼陸行知之間的細膩踏實、溫情不造作不拉扯,都在用自己的、且對方受用的方式愛著對方,無需多言的相知相守。身為領導的老霍,按陸行知的話說叫“從未彎過腰板”
看完塵封十三載大結局,我宣布迷霧劇場仰臥起坐,這把算是做起來了。扎實的敘事節(jié)奏,十分清晰地解釋了十三年前的命案為何會被擱置,老衛(wèi)為何離開警隊,師徒二人都在經歷了人生的低谷后迎來了雙線合并,最后一舉偵破兇手。整個故事發(fā)展中,一直像有塊大石頭壓在心底不敢放松,等到結尾才釋然長嘆。在追劇的過程中看到彈幕有不少小伙伴說最后案子破的有些草率,可是那個年代大多懸案就是因為刑偵手段的更新與技術的完善才公之于眾的。除去莫蘭案其余兩個案子都沒有指紋,再加上兇手的反偵察手段高明。查案難
繼《冰雨火》后,陳曉再次出演刑偵類網劇。在《塵封十三載》中,他飾演年輕刑警陸行知。他脾氣溫和、有知識、有理論,熱愛刑偵行業(yè),與陳建斌飾演的衛(wèi)崢嶸是師徒,也是搭檔。
衛(wèi)崢嶸脾氣火爆,一點就著,只有面對自己的兒子壯壯和初戀白曉芙時,才會有難得的溫柔和耐心。
最初衛(wèi)崢嶸瞧不上陸行知的那一套理論,認為那些理論不適用于中國。他習慣于用舊思路、老辦法尋找線索,偵破案件。
1997年,沒有天眼,沒有DNA技術,柳夢、杜梅兩名女性先后離奇被害,找不到兇手的任何痕跡。在這種情況下
劇情夠懸疑,導演成功混淆了觀眾的視線,讓你猜不透,每次破案希望來臨又破滅,每次反轉都讓人倒吸一口冷氣。來回切換的時間呼應的很好,并不雜亂,每次片頭都有意味,鏡頭拿捏的高級。
回想劇情,充滿了悲劇色彩,不是流血犧牲,而是從衛(wèi)與白的錯過婚姻的不幸福,到眼看要再續(xù)前緣再度破滅,到武小文被刺激上絕路,到自我放棄,到白孩子的悲慘一生,衛(wèi)真是個讓人揪心的大叔。陸的家庭矛盾也多,和諧的父母早逝,寧寧經歷也夠挫折的,懷疑作者內心有創(chuàng)傷,把家庭的不幸穿插于破案,好在最后結局都有好的歸宿
“塵封十三載”《塵封》觀后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