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奇特的一部抗戰(zhàn)劇,在北京衛(wèi)視匆匆播了一輪就不見了但愿不是被禁了。要是能在全國播一輪??隙ɑ?。
據說當年幾十萬川軍背著竹簍、穿著草鞋、拿著破舊的土造步槍,匆匆忙忙北上抗日,沒有交通工具、補給、衛(wèi)生等后勤保障,甚至比八路還慘。
比起東方不敗式的亮劍,以及那些抗日童話劇。
這部劇絕望得十分震撼,尤其是最后十幾分鐘,那種無望的黑暗讓人如身臨其境。直面失敗和慘痛,是一種勇氣,也讓我們更接近于真相,發(fā)現真相才有戰(zhàn)勝現實的可能。
向所有為了中華民族之解放,而不怕犧牲的先烈先賢致敬!
發(fā)展到今天,說實話,既然人類文明進步了,國人思想進步了!就應該給歷史一種客觀、真實的記錄,不論在當時,其是軍閥、土匪、山賊還是共產黨,只要其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流血犧牲了,這段功績就是值得人們銘記和歌頌的!這種功績是先人用鮮血所書寫的,不分地域,不論是四川人、東北人、北方人、南方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國人”,
那些在各種網站評論里胡亂叫囂的人,先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對不對得起先烈先賢們流血犧牲打下的江山,再來亂說吧!就現在很多人的所作所為實在對不起先烈們的犧牲,包括有時候的我自己!落后就要挨打,它不只發(fā)生在歷史上,也可能發(fā)生在以后,都自己好好想想吧!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74周年,像先人致敬,默哀!
“抗戰(zhàn)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xiāng)!”——劉湘。
一個四川人,大老遠跑外面打仗為什么?
在汶川大地震時候,網上有這么一句話“川人不曾負國,國人絕不負川”。帶著疑惑我查了這句話的來歷,是網友對川軍抗戰(zhàn)貢獻的贊揚。當時很感動,中國抗戰(zhàn)中就是四川、廣西兩省名列前面的兵源地,當時只知道廣西兵跟狼一樣,很能打,古時就稱狼兵嘛。對于川軍的觀點,即裝備落后,戰(zhàn)斗多人海。
看完這部電視劇,再次查找資料了解川軍,讀完資料,那是一陣陣的感動。遠在內陸“天府之國”,易守難攻的四川漢子,在原來軍閥劉湘的率領下,毅然決然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妻兒,穿著草鞋扛著燒火棍一樣的武器從蜀道出川,殺鬼子!
這樣一幅場景,在看完電視劇,每次想起,都會想到騷雞公最后看孫和的那張臉。
這部電視劇最好的地方就是保留了川軍的軍閥痞氣,這才是最真實的!沒糧食搶老百姓、貪戀美色、內訌、自私,這些在孫和兄弟們身上淋漓盡致,但這絕對不是本劇的失敗之處,恰好這才真實反映了川軍將士的面貌,真實反映當兵的面貌
近些天看完了《血戰(zhàn)到底》,和其他抗戰(zhàn)電視劇來相比,這還是進步很大的,當然有些缺點是不可避免的,連《中國遠征軍》都要扯上某組織的事情,片子的主角的媳婦是個地下黨總說些大話空話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片子還有個女主角,應該說是本劇極大敗筆,作用只是為了拖沓劇情?,F在版本的《血戰(zhàn)到底》有33集,中國電視的想賺錢必須長的現狀是完全無法縮短的,不過本劇如果有15集的,將會是一部很好的電視劇,如果是一部電影,則完全可以拍成德國版《斯大林格勒》似的經典。
即便有拖沓的劇情,無所不能的某組織,即便高級軍官依舊沒有軍事常識,低級軍官和士兵不懂戰(zhàn)術隊形,營長都是機槍兵,即便敵人來之前還要有十分鐘對話,這仍然是一部成功的電影。每個主角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而且片子基本像《兄弟連》一樣對很多配角進行了主角化處理,是片子最為成功的部分了。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子彈也不再長眼睛了,主角也可以是一槍打死的,而正因為這樣,才讓人為角色的離去而印象深刻。
片子不再像其他電視劇一樣是一部英雄主義傳記
是川話版就好了王訊騷雞公太喜劇了,確實比較貼近四川人。感覺親切。
就是那女的太煩了簡直是拖油瓶,嗯是每個電視劇必須有個女主角所?
還有就是管共X產X當 啥子事 盡要編進去,不然通不過廣電局的審核所。就是這亮點看起煩。
但其他的還不錯 川軍那一撥人的耿直感情還是有觸動人
劇情確實一般 不說那個看出來川軍300多萬的犧牲 哎 有點失望
“川軍團血戰(zhàn)到底”川軍絕對是最不怕死的抗戰(zhàn)中堅力量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