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電影院,看了這部《三城記》。豆瓣上的評分不算高,才6.1,但因為里邊有我喜歡的湯唯、黃覺和秦海璐,還是決定看一看。
走出影院的時候,我的眼睛是紅的。好久沒有電影能讓我哭這么多次了,倒不是這片子一味地苦情,而是它會讓你的情緒跟著情節(jié)起伏,哭完后大笑,笑完又開始流淚。反復數(shù)次,直到影片結(jié)尾,是個團圓的結(jié)局。介于大團圓和小團圓之間,小人物在亂世里的辛酸和淚水,終于換來了一個還算溫暖的收梢。
看到某些影評,拿這部片子跟吳宇森的《太平輪》做比。倒也是有得一比的,相似的時代背景,寫的都是亂世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但是,落到細節(jié)上,這兩部電影真是太不一樣了。吳宇森以為,文藝片一定要“唯美”,于是他鏡頭下的人物,統(tǒng)統(tǒng)美得失了真。章子怡扮演的那個角色,已經(jīng)淪落為暗娼,露宿街頭,用報紙蔽體御寒,居然第二天還能面目清潔地去搶船票。記得看一篇雜志采訪,說章子怡在片中“沒化過一個精致的妝”,倒也不算扯謊。精致是不精致,妝到底還是化了的,大約吳導演覺得不這樣,對不起國際大明星的如花美貌吧。
再說攝影
原諒我的標題篡改了張愛玲的名句,但是看《三城記》時,這句話就一直在我腦子里蹦跶,揮之不去。
和平年代長大的孩子,無論看過多少電影,聽過多少故事,都無法真正體驗戰(zhàn)爭年代的殘酷。生命在那時候那么輕,也難怪愛情會千瘡百孔。看完電影,我惡趣味的想,這部電影還是嚴重地美化了故事里的主人公,雖然那種對愛的堅守,穿越火線和海峽的力量仍會給人一點感動。
原諒我在看一些美化片中主人公愛情的橋段時,仍會感到一絲不適。比如湯唯和劉青云在多年重逢后,穿著當鋪偷來的華服,上到豪華酒店對面的天臺,就著燭臺的微光喝著紅酒,跳著舞說著綿綿情話,慶祝新年。這畫面太不真實,尤其影片的前面烘托了半天戰(zhàn)爭的殘酷、生命的無常和親人的離散。
在人設有點虛浮站不住腳,節(jié)奏有點跳躍著上不著下時,支撐我看完整個電影,演員真是功不可沒。劉青云從來不會令人失望(當然,我會忘記自己看過大魔術師這部影片的事實),《三城記》里,他這個大老粗真是可愛又癡情,對前妻好,對現(xiàn)任更好。他這個國民黨編外特工
三城記:三城流浪記與三成的故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