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桃園電影節(jié)十年再見楊德昌訪談錄,說不出的五味雜陳,楊導電影看過幾部,牯嶺街,一一,都已封神,不用我再贊嘆,麻將確實也如他所言又小又猛,沉醉于電影,感慨導演是個太牛逼的藝術家,但是看了訪談,真的最大的感受是心疼!就是姜秀瓊所說,太心疼導演了,全部的喜怒哀樂都來源于電影創(chuàng)作,沒有自己的生活,朋友的不理解,合作者的跟不上,讓他極度焦慮急躁,幾乎每個人訪談中都會提到被他痛罵跟他沖撞然后離開他的經(jīng)歷,看著又痛心又好笑,這該是一個多么真實生動有趣的人,也許有大才之人注定孤寂于世
柯一正
比劇本厚的人物刻畫,投手帶手套開計程車。
聽著交響樂,修理腳踏車的人,有些人物根本沒出現(xiàn),卻出現(xiàn)在設定里。
沒一個畫面都已經(jīng)在劇本中設定好了。
內(nèi)心最大的反抗與預言,體制不滿的一個呈現(xiàn)。
因此他會不斷挑戰(zhàn)自己。
片商說觀眾看不懂,不要拍,但他一定要堅持,堅持自己的攝影美學。
生活細節(jié)自然在畫面里呈現(xiàn),電影應該是一個世界都懂的語言。
唐從圣
楊德昌的導演教學
楊德昌的先知預言
rode fish 與 good movie
杜篤之
講述內(nèi)容的改編,從講故事到講空間和氛圍
陳湘琪
《十年再見,楊德昌》:為什么他沒有變?
劉強愛電影
《十年再見,楊德昌》攝制于去年楊德昌逝世十周年之際,采訪了與楊德昌有過深度合作的十五名電影人,橫跨老中青三個代際,通過他們的記憶,讓我們得以了解楊德昌這位電影大師的創(chuàng)作之路。
在我二十多年的觀影生涯中,看楊德昌的電影算是比較晚近的事情,直至大學畢業(yè)前夕才看了《一一》,當時就覺得這是華語電影罕有的佳作,便記住了楊德昌的名字。后來不久,《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終于碟片化,第一時間就看了這部傳說中的神作,果然名不虛傳
1.柯一正
《十一個女人》——浮萍,楊導把一個半小時拍成三個小時。“這個家伙選的畫面都和我們不一樣,講故事的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
“楊德昌給我的感覺,他永遠是個小孩,有時候是個憤怒青年?!?
“他只有畫面,他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你他要干什么。所以他講故事很長,因為都是一個一個的畫面?!? 「感覺類似王家衛(wèi)拍電影沒有劇本」
“他每天就約一個女生談,然后談一談就問:你第一次來是什么時候。”
“他其實在劇本之前,會有一本人物刻畫,比劇本還厚?!? “所以他對每一個人物,特別深入。”
《十年,再見楊德昌》兩個“圣”,笑死我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