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未上映之前,就有種種噱頭,更有國家廣電總局領導“沖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豪言壯語,我完全不知道這位領導的信心源自何處,難不成是隨著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而導致的盲目膨脹?
奧斯卡歷來的獲獎影片都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主的,即使是最佳外語片獎也要經(jīng)受評審團習慣性的“好萊塢眼光”。很顯然,《山楂樹》這部中國電影與其相比,還有很多的差距。好萊塢的觀眾都已經(jīng)習慣了大片,所謂大片,在我個人看來就是包含了許許多多的元素,既能是槍戰(zhàn)片也能是愛情片,即使是類型片也包含了諸多元素,相比之下,山楂樹就有了欠缺。
看一部電影,首先是看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山楂樹》采用了傳統(tǒng)的敘事結構,即劇情是依照因果關系組織起來的,敘事事件之間有著明確的邏輯聯(lián)系,這在張藝謀的電影中,是最常見的敘事手法。但是,我很納悶,作為攝影師出身的張導何以這次竟降低自身影像水平,采用了技巧性轉場,連貫劇情居然是以打上字幕為主了,如“老三,三天沒有出現(xiàn)”“靜秋得知,老三還有個未婚妻”等。從攝影出身
在影院里,從頭到尾我只被震撼了一次。那就是放映結束后,隱約聽到一位大媽泣哭有聲,飄然宕然,亢然婉然,錯落有致,繞梁而不絕焉。
總的說來,我個人對于這部電影的感覺就是八個字:“欲哭無淚,欲罵無言?!?br>老早就看到“張藝謀誠意之作”的宣傳,于是我也抱著十足的誠意去看——下午1點多到影院,只剩5點多的票我還是毅然決然的買了。
可是看完之后我的感覺就像被一位美女勾引,迎上前去,然后被高跟鞋狠狠照著襠部踹了一腳……
首先,個人認為老謀子根本就不想拍一個純愛故事,他真正想拍的是那個年代,那個充斥著紅色的文革歲月。他極力地渲染那種紅色的背景,以至于讓背景把男女主人公的故事都遮住了。看完這部電影我只記得靜秋排練的那個舞蹈,那些去農(nóng)村改造的知識分子,以及張口閉口的革命精神。
看完之后我明白啥叫“純”了,原來“pure=no sex”。真不知道老謀子是失戀了還是咋的,一想到“純愛”就把“性”擺在了它的對立面。我不禁高呼:原來穿著衣服談戀愛就叫純。
《廊橋遺夢》、《純真博物館》……如果按照老謀子的說法
在沒看電影之前,山楂樹之戀早就被炒得沸沸揚揚,到了讓眼睛生厭的地步。校內(nèi)上轉得不亦樂乎的各種日志,豆瓣上更是影評如潮,多是貶低大于贊賞。所以是報著看盜夢空間的心思去電影院的,卻因為猜拳輸給了同行的某葉同學,終于還是買了山楂樹之戀的票。
早場的電影,冷清的很。一個播放廳里稀稀疏疏坐了十幾個人,只有一對情侶,大多數(shù)居然都是蹣跚著進場的老人們。
電影還沒開場,于是閑話。我跟某葉說起這部電影的背景,接著提到文化大革命,坐在我們旁邊的大爺把頭別過來,聽著我們的對話,仿佛想跟我們說什么,但是最終還是沒說。
片頭曲響起,靜謐又有些肅穆。想到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多情節(jié)跳躍很難把持,于是慶幸自己沒看小說,雖然受了影評的不少影響,但畢竟好歹還能不帶偏見的看一部電影。
電影情節(jié)說不上緩慢,卻很平淡。張藝謀的細節(jié)鏡頭和配角的表演讓人感嘆。那個年代的還原,光是讓我們回憶都讓電影有了十足的鏡頭感。身邊的女生輕輕跟同伴說,你看那油菜花田,景色真好,好像小時候的外婆家,好想回家。
為了個別鏡頭感動
【山楂樹之戀】驚艷!從山上把你撿回來,那山上有很多山楂樹。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