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強烈的感受是,電影學院在中國電影教育這件事情上做了一件好事,也做了一件壞事。好事是普及了電影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巧,壞事就是培養(yǎng)一大批自以為是的以炫耀技巧為目的的電影二傻子。電影《今天我媽要嫁人》放映結(jié)束之后在導演與觀眾的對話環(huán)節(ji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問題都是局限在技巧上。
這部影片我認為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之處,恰恰不在于它的技巧。影片揭示出的導演本人對于當下中國現(xiàn)實或歷史的一種印象,是“印象”。我不想用“思考”這個詞,但電影里面肯定有思考,但更多的是一種印象,這種印象是真實的,不做作的。而服務于影片的恰恰是這種表面看似粗糙的敘述方式。
絕大多數(shù)中國導演還在描述、探討、學習、模仿別人的技巧時候,本片導演早已掙脫技巧的藩籬。因為技巧是千變?nèi)f化的,是日新月異的,是時時刻刻都在追著觀眾的心里的變化而變化的。世界電影這一百多年以來,唯一不變的是對我們所面對的宇宙中萬事萬物的本質(zhì)性的思考,生是什么,死是什么,人類的使命,人類的情感之謎等等。本片導演沒有陷到“魔道”當中,魔道是什么?魔道…
2013年10月15日下午,我坐在偌大的保利國際電影院里,周圍東一撮西一撥的觀眾,那些斷斷續(xù)續(xù)吸溜可樂的聲音和尚帶著出鍋余溫的爆米花香味以及漸次熄滅的燈光告訴我:電影就要開始了。
影片的字幕慢慢滑出來,片名挺帶感,叫《今天我媽要嫁人》,乍一看,腦子里浮現(xiàn)的都是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載歌載舞插科打諢的鄉(xiāng)村喜劇的標準場景,振奮食欲與打發(fā)時光,是這類片子的普遍功能,心想那些帶可樂與爆米花入場的觀眾該偷著樂了。
影片的開頭棒極了,兩個少年,大步流星地走在破敗的鄉(xiāng)鎮(zhèn)巷道上,七彎八拐間,又一個半大小子閃身出來,加入其中。三個少年結(jié)伴同行,卻一言不發(fā),唯有呼嘯而過的摩托車夾雜著巨大、空洞的馬達轟鳴聲,一如你我張揚而茫然的青春。
這是一個有質(zhì)量的電影進入方式。我認為,電影的開頭應該具有這樣一個明確的目的:讓觀眾離開他的日常生活,堅決讓他置身于一個想象的世界中。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電影的開頭采用的是“利用交通工具進入畫面”,這顯然是一個最有效、也最容易“讓觀眾進入并置身于想象世界”的慣例。這些俗套并不妨礙電影的好壞,…
近乎完美的劇情片 《今天我媽要嫁人》:別了,技巧!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