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好萊塢連續(xù)推出好幾部舊片新拍的大片。除了《海神號遇難》(“Poseidon”)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也許當推《兇兆》(“The Omen”)。此片翻拍距1976年的首版拍攝,正好30年。30年前,作家戴衛(wèi)舒爾茨(David Seltzer)寫的同名小說問世沒多久,好萊塢就將那個相當驚悚的故事搬上了銀幕,并且成為一部驚悚片的經典,還連帶出了將近四、五部相同和相類故事的系列片。30年后的今天,好萊塢的制片人又特意找了小說原作者戴衛(wèi)舒爾茨,請他自手操刀,將《兇兆》再度改編成電影劇本,在銀幕上亮相。
雖然舒爾茨本人自稱,本次劇本改編僅僅是為了“賺錢”,但比起1976年版,新版的《兇兆》無疑要精致了許多。許多細節(jié)的設置,增添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隱喻意味。據說,這部影片是拍給不相信有撒旦存在的人們看的。可是,就算是許多相信撒旦存在的人們,看了這部影片,也會感到震撼。
像舊版《兇兆》一樣,新版《兇兆》也把驚悚的開始設定在女仆的自殺時刻,但在這之前,又特意讓作為美國外交官的主人公夫婦在羅馬遭遇一次暗殺事故
片子還算不錯,讓我有等第二集的愿望。
只是,片子里LEXUS的畫面出現的也太多了吧。LS、IS系列都登場了,后面在隧道里面飛車,更是長時間對準了IS的車頭~
廣告嫌疑太重啦~~
徹底的新瓶舊酒
電子游戲取代臺球
滑板車取代三輪車
數碼相機的出現
粗略的增加些時代背景
相隔30年,電影技術進步了那么多
翻拍出來作品竟然可以毫無進步
說實話,還不如1976年版的好看
作為靈魂人物的小Damien,竟然找了這么個小孩來演
邪氣比之當年4歲的Harvey Stephens差得太多
而更有意思的是,現年已經34的Harvey Stephens也參與這部翻拍作品的設置
出演的角色是連名字都沒有的“小報記者3號” Tabloid Reporter #3
影片內小報記者頗多,還真是不容易找,不過好歹給我找到了
臺詞一句;"Was she on drug, ambassader?"
看著另一個小屁孩演著自己從前演過的角色,而自己卻連名字都沒有,不知他心里什么味道...
又酸又澀的劣質紅酒?
截圖見我的Blog
http://draco-standalone.spaces.live.com/blog/cns!DFC124FAFF2221AE!1503.entry
《兇兆》這名字翻譯的太惡毒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