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神明的興趣應該真的是從蔡崇達的皮囊開始的,那本書真的反反復復地讀 覺得神奇覺得溫暖覺得親近。這類的紀錄片 真的仿佛深入到一個家庭里最隱秘的關(guān)系中 去參與他們的對話 觀察他們的行為。大概一定是會去福建那邊一趟的吧 去親自感受一下這些神明朋友。大學一個東莞的朋友聊天的時候也說 他們家那里都是一棟一棟的小樓房 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層 有的人家就是一層都用作供奉的??傄詾槿死狭?就會沒有惡習了 也還是分人啦
這部紀錄片確實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四個春天》,拍攝方式(隨性記錄)、拍攝內(nèi)容(家庭生活“流水賬”)、人物關(guān)系(導演自己的家庭)、敘事結(jié)構(gòu)(返鄉(xiāng)開端、患病轉(zhuǎn)折、死亡與愛收尾)。很難客觀評論這樣的作品,觀看的時候你會有很多投射,不知不覺把它當做一部故事片,一路被情緒牽扯著,直到最后的熱淚盈眶。
離家二十多年的導演阿良因為母親的電話決定返鄉(xiāng),母親想讓他給父母拍攝故去時候用的“老人照”,對家人感情復雜的阿良決定用鏡頭記錄一段家庭生活。父親年老體衰,沉迷彩票,散盡家產(chǎn)
《神人之家》提前上線了,在這個大雨降溫的下午安靜地看完了這個節(jié)奏可以說很慢,樸素的,非常私人的家庭影像。
哥哥小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和神明溝通,爸爸和親戚們都不相信,于是說如果玄天大帝能猜中彩票的號碼才要相信,結(jié)果那一期的號碼全中。但從那之后神明再也沒有透露過彩票的號碼,爸爸卻每天不拉下的下“簽賭”,大大小小債務不斷。
哥哥做小本生意,最近改種小番茄,連種苗的日子也要問過五顯大帝,媽媽把神明當作子女都離家之后的陪伴對象。
很樸實的鏡頭,很日常的對話,感覺就是我們的人生。前半部分大多是哥哥和媽媽的cut,后面到父親確診癌癥后才聚焦過去。導演對哥哥說,你真的覺得有神明嗎?我覺得我們家很不幸,我逃離這里二十年了,你也是一事無成。當年為了幫爸爸還賭債,幫你度過難關(guān),我到處借錢日子很難過。哥哥種植番茄被淹,媽媽請求兒子幫幫哥哥,說人生在世,能幫下就幫下,你哥哥只是日子過得有點艱難,如果是殺人放火,你該怎么辦。然后就哭了,可能也是覺得對兒子苛求太多感覺愧疚
也許不是每一個,但在這個網(wǎng)絡社會我們能找到無數(shù)的例子去證明,中國式家庭好像總有一關(guān)是你面對了社會,不斷成長之后必須過,也必須自己過的,就是原生家庭。家庭是一個人的根基,不管是基因還是成長環(huán)境,都在你離開前的漫長時間里為你之后的人生或正面或負面的奠定了很多的基礎,很多情感和無法言說的糾纏并不是說斷就能斷的。而我們的導演,阿良顯然也是諸多收到這個家庭影響的一員。
嗜賭的父親,無力又迷信的母親,被忽略的姐姐,不成器的哥哥,每一次母親的電話都讓人感到壓抑
這部片子很容易會觸發(fā)對家庭和人生的感慨,不過我要從個人視角來說一件事,這是導演都始料未及的,哈哈,也可能這就是導演暗藏的玄機。
如今科技被奉為新神,不過生和死依然讓人對神明敬畏,包括天生的美和帥,即使AI能模仿生成,卻很難有神韻,這是種說不出的感覺,神明生成的美和帥并不完美,卻令人如癡如醉。
片子里的老爸,是個無能的賭徒,從頭到尾就是個敗家子,但是大家都很包容他,特別是老伴很慣著他,家里的事都由她擋著,為什么?還不是因為帥?可以想象,這位老頭子唯一做對的一件事就是
“神人之家”2022年度佳片,人生海海,你相信有神明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