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倒是適合多拍此類生活片。
并沒有多大的屁事,在庸常的市井生活中表現(xiàn)溫馨的親情,最好還能像本片這樣圍繞一門傳統(tǒng)手藝,堅守一個過時的生計,比如在LED當?shù)赖慕袢罩粫瞿藓?,并通過行業(yè)今昔對照看見時代向前的腳印,可以安排逝者留下點能供親人追憶的遺物(最好能出現(xiàn)一只上鎖的匣子),借此緩緩揭開逝者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事無巨細,穿插閃回往事,遺愿在逝者生前的只言片語中若隱若現(xiàn),牽引著遺屬去完成些未盡之事。
通常兩三倍速也不影響觀影,實在湊不夠片長時,還可以穿插兩代人的觀念沖突
很久沒看電影哭成狗??原本懷著支持文藝電影的心進場,沒想到哭得稀裡嘩啦。
在我看來,整一部電影主打一個「凋零感」,每個人都很破碎的感覺,很難說具體哪個點讓我很觸動,但是我又的確哭哭笑笑反覆了好幾輪
開場的時候,類母子線讓我有些無奈,真的不想再看孤獨老人遇上往年知己的戲碼了,但沒想到每當我以為情節(jié)會走向俗套的時候,就會有小衝突或轉(zhuǎn)折出現(xiàn)。年輕徒弟Leo的角色塑造出奇地完整,編劇既沒有讓他成為「一呼百應」的眾籌高手,也沒有讓他成為燒玻璃的「天才少年」
#tim分享
03 電影《燈火闌珊》
快香港慢工匠 廢老廢青
小宇宙:
03 電影《燈火闌珊》 快香港慢工匠 廢老廢青 xiaoyuzhoufm.com
網(wǎng)易云播客:
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app_version=8.8.50&id=2522776036&userid=82353564&djId=82353564&dlt=0846
推薦書目:
[字型城市]
“霓虹燈”近幾年已經(jīng)成為香港新的“代言人”,尤其是帶有懷舊色彩的香港電影,都會把霓虹燈放在海報上,幾分燦爛,幾分落寞。
終于有人想到用“霓虹燈”作為切入口,觸摸香港,撫慰香港。
電影《燈火闌珊》是曾憲寧導演的首部長片,張艾嘉、周漢寧、任達華、蔡思韻主演,張艾嘉憑此片實現(xiàn)了三奪金馬。
在香港,霓虹燈已經(jīng)逐漸被LED等新技術(shù)取代,正在漸漸消失,霓虹燈師傅楊燦鑣突然去世,留下妻子美香,女兒彩虹,還有一個未出師的徒弟Leo。
美香整體沉浸在悲傷的心緒中,彩虹則忙著和男友申請移民澳洲
故事本身講的是一個霓虹燈師傅去世以后,妻子與徒弟在堅持對他遺留下的制作手藝的傳承,在這個過程中與女兒逐漸相互理解。
表面上講的是霓虹燈,但很多鏡頭里再現(xiàn)的是上世紀90年代香港,那種曾經(jīng)滿大街各種霓虹燈閃爍的景象,那時候年輕的小夫妻在制作各種霓虹燈的時候,也把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期待也融合在了各式各樣的作品中。
感懷的不只是那些人和那些事,更是那個曾經(jīng)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時代。
在很多內(nèi)地人觀念中,對那個時代的香港的印象,大多還是存留在一些影視劇的片段中
香港導演就沒有其他題材了嗎?來來去去都是這類所謂懷舊,保持傳統(tǒng),硬生生要把人扯回舊時代,其實又沒有什么意義,能不能往前看呢?有想表達的又不敢明說出來,畏畏縮縮的。中間情節(jié)太多矯情的地方,很不自然,看到尷尬死了。
字數(shù)要求繼續(x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燈火闌珊》張艾嘉出演,女導演的矯情之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