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典型的災難片,人類不豫,干出許多壞事,于是惡龍出事,危害世界,人類無法應對,于是除了幾個諾亞方舟式的避難地之外,人類世界成為一片廢墟,所有人類賴以自豪的文明都化為灰燼。幸存的人過著原始的生活,人們淪為惡龍的食物。典型的勇者斗惡龍式的魔幻傳奇,只是魔法和斗氣換成了C4和M4。
恐懼之下的生活讓人們的關系有些緊張,大家說話都不那么自如。和現(xiàn)實生活中領袖的自如相比,幸存者的領袖感覺是被迫成為領袖的,古怪的性格,緊張的精神等等,范贊和昆恩都是如此,他們似乎還不習慣自己的身份,唯一讓他們堅持下來的是責任。
要說特別的地方,一個是用直升飛機上的空降兵來網(wǎng)捕惡龍,雖然創(chuàng)意很好,但是第一次出手三個成員就掛了兩個,二個是用3D定位儀,有個哥們居然直接自己摔死了,暈倒。三個是范贊在煙囪頂上跳向空中用開山斧砍惡龍的動作,那種一去不回的氣勢很讓人覺得震撼,其實范贊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勇,雖然也有計謀,但是大多都是這種一去不回的計謀,我當時在想,如果范贊不是被惡龍一口吃掉,而是一斧砍空,從空中掉下摔死。。。。
電影的基調和開始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只是無知所致,然后劇情發(fā)展因為無知好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一樣一發(fā)不可收拾,而且龍這個角色正好在西方文化是一個邪惡的象征,正好符合本文所想的表達,隨著故事發(fā)展都在合情合理沒有什么懸念,電影的表現(xiàn)也算中肯,很好的詮釋了內容所想表達的。
電影中的角色性格鮮明,末日的世界表現(xiàn)出人面對強大對手情況下的無力抵抗,卻總有人會去反抗不想命運屈服,哪怕自己力量有限,也要戰(zhàn)斗,有的人茍且的活著,哪怕生活讓我們絕望,也要有希望和信仰,讓人們變得堅強,雖然活在陰影中,我們也要活下去。
電影戰(zhàn)略目標性知己知彼,擒賊先擒王,斬首行動很有必要做事情上面講究直沖要害,不過在找尋要害過程中經歷的過程免不了犧牲這個也是要明確的一個思想和目標。
電影表現(xiàn)出在處于弱勢的時候個人主義和合作團隊的重要性,我們彼此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鏈條,少了誰都不行,明確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應該做什么來發(fā)揮最大的效率電影中也沒有絕對主角,是一個小團隊在戰(zhàn)斗,合作,分工合作也是以后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大方向。
電影特效
本來就比較喜歡魔幻片,還喜歡Christian Bale。從《太陽帝國》到《機械師》,到《蝙蝠俠前傳》,到《rescue dawn》??傆X得Chris是可以為電影犧牲很多的人,只為了角色。其實《機械師》可以很悶,其實《rescue dawn》可以很爛橋段,只在于是誰的演繹可以將它放異彩。
說回《Regin of Fire》,很記得那句臺詞,“比火龍更恐怖的”“美國佬”。其實我會覺得這部劇的主角更像是凡贊。那個無畏的美國佬,那個抗著大斧迎向火龍的大只佬。
Chris更像是個貫穿的線索,以及最后來幫主角收尾的人。在這出戲里,Chris其實并無太出彩之處。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部影片,就是勇氣。
馬修·麥康納:光頭,絡腮胡,露膀子,鋼斧,如果在頭上加上牛角帽完全就是Barbarian的化身,與達拉斯買家中的骨瘦如材判若兩人。一個演員的功力最簡單的判別就在于扮演不同角色時給人印象的天差地別。
眼里沒有死亡,恐懼只能激發(fā)他的斗志。軍人一往無前的精髓在讓你血液沸騰的凌空跳斬中得到了完美演繹。有人說他是自殺,賭王一品紅中有寫道:一個人想死很容易,難得是賭自己的頭輸了,要自倭后用自己的手穩(wěn)穩(wěn)地把頭放在桌上。每個人都有一死,重于泰山的區(qū)別就在于實現(xiàn)更大更深的價值。
被蓋過風頭的貝爾之前一直龜縮在地下,是在最后眼淚橫流地被這一記高空劈殺所感染,等他真正有勇氣去秒殺巨龍時,發(fā)現(xiàn)它其實只是一條蟲。
最后被撿回去的斧子不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更是勇氣和毅力的傳承。
如果只看劇情,我最高只能給二星,不過2002年的特效能做成這樣,也還可以,給個三星吧!這部片子我想吐槽的地方很多,在這里只吐槽重要的幾點吧:1.一只公龍與多只母龍交配,是否只能生母龍?不然的話只殺死一只公龍有屁用!2.如果用弓箭配合高爆彈頭就可以殺死一只火龍,那么各國的火箭炮和導彈是干啥的?3.我去
《火龍帝國》有小驚喜的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