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我看的是臺版《回家》。演員都是原音,三種語言交替講,非常有時代感和代入感??吹胶芏嘣u論說不喜歡蔣雯,說臺英太壓抑,說幸福為什么一定要有犧牲和成全?因為那個年代人的思想本來就是和現在不一樣的。每個角色的性格和選擇,都是他成長環(huán)境下的必然。少一點自以為是,多一點同理心,就會覺得這部劇真的值得五顆星!(另外,說周渝民出戲的,是因為太帥了嗎?一邊難過得胃疼還一邊舔顏的我,確實覺得他這張臉太讓人分心了~至于演技嘛,自家孩子,我不太好意思夸,95分是有啦~)
這部片子文學基礎 故事橋段都很有高明之處
制作不可謂不精良, Cast 很閃眼 但是配樂全部都是舶來制品 走有些遺憾
看了“回家”,心里是很難真正平靜的,有些劇無需流淚,心里已像刀割一樣難受,“回家”就是這樣的劇,真實的殘忍?!盎丶摇闭劜簧吓包c,因為滿劇都讓人感到心酸壓抑,甚至壓抑得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沉重無奈悲涼貫穿始終,真的是要有點心理承受力的,殘酷的斗爭和死亡讓人有種看不見光亮和希望的感覺。
可你依然覺得它好,它沒有狹隘的國仇家恨,或無畏的英雄主義,而是真實地刻畫了戰(zhàn)爭下的兩國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情感走向,無論是戰(zhàn)勝國還是戰(zhàn)敗國,民眾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那部風靡萬千少女的偶像劇《流星花園》,記得那是在2002年,那一年我初三。我們一群女孩子在某個考試過后的周末,忙里偷閑的跑到其中一人的家里看租來的的VCD,看著劇中一個沉默卻溫暖的男孩子,緩緩的走過校園,扶起那只被同伴弄倒的垃圾桶,就那么一瞬間,很多人喜歡上了這個安靜溫柔的男生,劇中的他是花澤類,生活中的他就是周渝民,喜歡他的女孩們會親昵稱他為仔仔。
也許是在偶像劇這種類型劇集剛剛出現的關系,偶像劇中浪漫的愛情和帥氣的男主人公,很自然地成為女孩們追逐的話題和幻想的王子,“花澤類”帶給這個剛剛出道帥氣中還帶些羞澀的男生閃耀的明星光環(huán),于是他的帥氣的面容成為了被編劇和導演在其它偶像劇中描繪的重點,但是僅僅依靠外形上的優(yōu)勢,終究無法擺脫在消費過他的英俊帥氣之后,一些人對他演技的詬病與嘲笑,有人說他只是繡花枕頭,有人說他演戲時表情單調乏味,為了改變這些評價他不斷地在嘗試新的角色類型,嘗試去拍電影,但卻被人說是“票房毒藥”…于是圍繞他的開始是些花邊新聞,和某位女星的緋聞
那個年代關于兩岸的故事,總是最最讓我心碎的情節(jié),沒有之一。
第一次發(fā)現自己的這個崩潰點,是在《五月之戀》。月臺邊失智的老兵,握著一張1949年的車票,不斷的告訴別人,我要回家。車票上寫著的目的地,是哈爾濱。我當時還在讀大學,宿舍里的女孩們,她們沒有一個人知道,我躲在小床的簾子后面,哭濕了整個枕頭。這是一部可以打1星的電影,但只因為這張車票,我一直記得它,記得看它的心情。
第二次是龍應臺的1949。她用她細膩的筆,寫每一個大人物或無名氏的顛沛流離,寫那些被時代損害了的人們,被戰(zhàn)爭傷害了的人們。寫她的媽媽美君,離家后,滄海桑田,自此家鄉(xiāng)沉入水底,千山變千島,永遠永遠,再沒有家。我為書里每一個不幸的人們哭泣,為那個時代所欠他們的,感同身受。
彼岸1945,是我第三次,也是感受最深的一次。我其實更喜歡臺版的名字,回家。回家,是永恒的主題。一直覺得,鄉(xiāng)愁是臺灣人表達得最好,也最深刻的情緒之一。白先勇說,他回到桂林,三餐都到處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鄉(xiāng)愁引起原始性的饑渴,填不飽的。
而周仔同學
【彼岸1945】二刷!尊重生命,且行且珍惜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