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一季采訪諾蘭開始,許一直在找答案:就是我們?nèi)绾闻c歷史輝煌連接起來。
張藝謀:因出身而謹慎。攝影好,電影自認非天才(王家衛(wèi)是)。閑不住,但無意拍思想電影。許問得很好。
李宇春:挺愛思考的,真實而可愛。
王石:很理性,25%利潤率上限。很自我,捐贈危機。也比較坦誠。許替自己問“你怎么看只滿足自己的獨處快樂而活著”,秘魯?shù)卣饚У膰澜z合縫的石頭。
三個午夜節(jié)目主持人:人間真實的痛苦,以及承受痛苦的人的痛苦。痛苦的變遷。
尋找譚嗣同:上海,北京,瀏陽。佛學(xué)對其影響巨大。
1、“過度淵博,喪失自我。”
覺得在他訪談里的所有話中,這句最精確,也有些驚悚。讀書太多,會致使人只是在為別人的思想不停追趕,沒有自己原生思考及懷疑的機會和時間了,時間只是用來為別人的思想服務(wù)。最終會失自我成為一個搬運工。自然了,這樣的人很少,畢竟讀書是時間的奢侈消費。
自己更是無知的不讀書之人,算是個“懷疑癥患者”,習(xí)慣先報以懷疑產(chǎn)生偏見,再去找東西驗證。
以前看過唐諾評張愛玲的東西,覺得他很是啰嗦。也有一本厚厚的他的書《重讀》,也沒看過。覺得他在訪談中的回答都很精煉
小說:有時一個普通的故事環(huán)節(jié),狗血也好,無厘頭也罷,可是如果有一個細節(jié)處理的好的話,就會馬上不一樣。
文藝片,或者文藝小說的幾個要素,孤獨,夢,時間,記憶,創(chuàng)傷
很酷呢,一個深邃的汞洞,然后瞬間進入到另一個世界。
我想拍什么東西,一個藝術(shù)從業(yè)者,還是需要有自己的基本審美,這個,畢導(dǎo)可以確定的說,喜歡什么,或者不喜歡什么。
什么有魅力,什么卻沒有魅力。
這個是很厲害的。(比起都市,我也會比較喜歡有痕跡感的東西。但如果是賽博風(fēng),我說不定也會很喜歡。)
蕓蕓眾生
【十三邀 第三季】十三邀片頭文案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