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矯正頭型那個,從醫(yī)生和家長們的溝通中可以窺見這個家庭日常。
孩子的爺爺奶奶抱著孩子來門診,說起孩子頭型的形成,老人責怪了不在場的兒媳。
兒媳生完孩子住月子中心,每周可以探視三次,奶奶說曾告誡兒媳孩子不能偏向一側躺。話語里都是對兒媳的不滿,只有提到兒媳學歷時,老太太有點揚眉吐氣:她(兒媳)是同濟大學研究生。
兒子兒媳已經發(fā)現(xiàn)孩子頭型問題,并尋醫(yī)問藥,在醫(yī)生建議下,接受矯正頭盔治療。但是,爺爺奶奶認為頭盔不能改善頭型,還對孩子智力有影響。
醫(yī)生一開始就表明和孩子父母談
一口氣看了四集,很好的紀錄片,感覺是守護解放西的兒科篇。喜歡這樣的剪輯方式,把內科外科各科室的工作講的清清楚楚,把形形色色的家長孩子勾畫的很真實。
希望紀錄片里的每一個兒科醫(yī)生都好有耐心?。?br>手術過程即便打了馬賽克都能讓我看的捏把冷汗,也深深感覺到了主刀大佬們的優(yōu)秀,警示教育意義很強,小孩子健康的長大,也許就是每一個家長最大的幸福和心愿吧。
1.內容簡括
紀錄片以專題式的方式呈現(xiàn)出兒童醫(yī)院不同科室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日常,對病人背后的故事也做了一定挖掘,涵蓋了從嬰幼兒先天疾病、青少年心理健康、罕見疾病等多個健康問題,既有溫暖治愈,也有無奈唏噓,更能大開眼球,不僅是兒童醫(yī)院的紀實,也是觀眾對個人生活進行關照的契機。
2.當下感受
從小到大只去醫(yī)院拔過一次牙,也不是專門的兒童醫(yī)院,一方面感慨能健康長大原來也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注意到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所享有的醫(yī)療資源其他較落后地區(qū)無法比擬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輾轉多地,花費無數時間、金錢,但也有些父母,面對醫(yī)生給出的近乎百分百的承諾猶豫不決,這么多的借口之下,不就是想讓醫(yī)生說出讓自己滿意的話來心安理得的放棄孩子嗎?!孩子是恩賜,是希望,是未來?。?br>被壓到手指的孩子的媽媽,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情緒是那么的奔潰,手指都是抖的,緊張的連身份證號都記不起來,卻在孩子一聲聲媽媽的呼喚下這么的堅強,柔聲安慰著同樣受到驚嚇不知所措的孩子,爸爸也是全程抱著孩子,原來這就是父母嗎,這就是父愛母愛嗎不知道還可以做什么
一周的時間刷完了這個紀錄片,第一集是在出差回京的飛機上看的,看到恩希爸媽的努力和恩?;貞臅r候,還有心里的三室一廳,真的是太好哭了
最后一集是在周五的早高峰看完的,真好,有恩希的回訪,她越來越像個正常的小朋友了…
當媽之后真的見不得這種難受的場面,看完這個紀錄片想記錄一下,也算是有個提醒和記錄吧
1、一定要上醫(yī)保,還有意外險,如果有能力還可以考慮其它的商業(yè)險。兒子小時候就是有一次撞破頭,醫(yī)生出病歷的時候問有沒有商業(yè)險,我說沒有,然后開始每年給他上意外險。去年用到了一次
閃閃的兒科醫(yī)生:麻曉鵬院長語錄,共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