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黃磊的《似水年華》在央視8套播出,成為我們家晚飯期間必看劇集,然后開始知道烏鎮(zhèn)。當(dāng)時的黃磊還沒有結(jié)婚,劉若英也只是30好幾,兩個以前素未謀面的人在水鄉(xiāng)相遇,然后又分離,最后又執(zhí)著的走到一起。如果脫離開烏鎮(zhèn),故事只是一個很爛俗愛情故事,但聰明的黃磊把地點放在了烏鎮(zhèn)。所有的一切就如同烏鎮(zhèn)的水一樣溫婉清麗。當(dāng)時的我,在夏日下午的余暉即將逝去的時候,坐在飯桌旁,一邊端著飯碗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飯,一邊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電視上,李心潔扮演的默默,在烏鎮(zhèn)的大小石橋來回的奔跑,氣喘吁吁的找黃磊扮演的文,可愛的小女孩的心思一覽無余;看文和英在烏鎮(zhèn)重逢,在很文藝的的民宅旁,文說,我知道你會回來。英說,我知道你知道;看文在西柵美得讓人窒息的夜景中,在緩緩流動的運河水旁,想念遠(yuǎn)方的英。
去過很多地方,便對那些很著名的景點充滿了反感,擁擠的人潮,過度的商業(yè)化,大致相同的景觀,磨刀霍霍向豬羊的商家。我們也只是走馬觀花的轉(zhuǎn)轉(zhuǎn),然后象征性的拍拍照片,最后滿身刀傷的回歸?;氐郊?,看相機里的照片,和以…
年少時曾經(jīng)看過,記得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所以快進重溫了一下,花了不多時間。
對于劇中英的愛情選擇和情感歷程,我和曾經(jīng)年少的我,完全站在了不一樣的角度。
不涉及太多劇情,我們今天只是根據(jù)英這個人物,來詳細(xì)解讀一種典型的女性戀愛傾向。
先來說說伊拉克特拉情結(jié),也就是戀父情結(jié)。
伊拉克特拉情結(jié)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父親在一起的感覺。在尋找的時候會無意有意的選擇和自己父親有相似特征性格的人。戀父情結(jié)并非愛情,而大多產(chǎn)生于對父親的一種欣賞敬佩或者依靠。
摯愛的電視劇,摯愛的男子,摯愛的一段時光。
這篇里說些似水年華里的周邊信息~
《我在琵卓河畔,哭泣》,這本書在電視劇里是臺灣的豎排版,而內(nèi)地也有這本,被翻譯為《我在彼得拉河畔,哭泣》,作者是巴西人Paulo Coelho。豆瓣上有這本書,不過不是我讀的版本。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62453/
此書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宗教奇跡和愛情的故事,很特別。書的第一段文字:
大陸譯本:“我席地而坐,潸然淚下。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里的東西:樹葉,昆蟲,羽毛,都會變成石頭積成河床。啊,但愿我能掏出我的心投進流水中,這樣,我就再也沒有了痛苦,沒有了離愁,沒有了回憶?!薄?br>臺灣譯本:“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尸或鳥羽,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假如我能將我的心撕成碎片,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那么,我的痛苦和渴望就能了結(jié),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也是臺灣譯法,我們這里好像多半譯為《鋼琴課》(《The Piano》),澳大利亞的女導(dǎo)演Jane Campion,此片得過金棕櫚獎,值得一看…
似水年華:熱門!年輕的時候我們奮不顧身,選擇愛情,成熟了之后我們會掙扎一下,選擇生活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