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影院看《好男好女》,這部侯孝賢自己說“失敗”之作,這次重看從affect角度倒有很多新感覺
兩個時代的并置,如侯朱所說,不管是追尋社會理想的四五十年代,還是物欲逼仄資本主義的九〇年代,只要有生命本身的綻放(affct),都是『好男好女』
侯的當下再現(xiàn)(包括其他電影)一直有爭議,我們所處的時代當然是不好的一個,但侯選擇再現(xiàn)的還一直是被這個時代相對邊緣的但其實是處于同樣的欲望結(jié)構(gòu)中的一些人,這些邊緣人比起我們大多數(shù)人所不一樣的
3.5
@2015侯孝賢回顧影展
其實不是最想看的
但當時只買得到這部
記得當時在總圖畫質(zhì)超差的dvd中
只覺得真是莫名其妙的一部片
大螢幕上一切都親切多了
令人驚豔的配樂、看了多次終於能掌握個大概的劇情
以及熟悉又陌生的左派臺共地下黨的故事
只是我還是抓不太住演員的現(xiàn)實與劇中劇的對照
當伊能靜的旁白默默道出
「1950年韓戰(zhàn)爆發(fā),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巡防臺灣,
臺灣成為美國霸權(quán)主導下,全球反共體系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從此,歷史改變了他的軌道」
從國中開始就非常熟悉的一段歷史
但最後一句的無奈卻是現(xiàn)在才稍微能懂
當下我竟然有點想哭
革命和黑幫都是暴力美學的代表,本質(zhì)在于前者在取得政權(quán)后就合法化,崇高化,偶像化,比如切和毛。對于一個女人來說,嫁給無論革命者還是黑幫她們的命運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在電影里,前者是小孩生下來送人;后者是想生卻在糾結(jié),里面的爸爸們不是革命就是江湖,媽媽們看到了一條條不歸路。
《好男好女》飽滿!整部戲里只有浩東手書可以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9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