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值得不斷重復看的電影。
這里講述了一個少時頑虐但夢想追求功名的少年怎樣蛻變成一個真正的武士的故事。
這里的愛情很特別,看的過程中我一度覺得武藏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武士讓一個女子等他十年是否有意義。但最后在巖流島生死決斗前,武藏與阿通的一段對話我終于能夠釋然了。
武藏說:“這十年來,其實我心里只有你一人?!卑⑼ㄕf:“我知道?!薄啊憧梢院拔乙宦暺拮訂??” 武藏說:“武士的妻子送丈夫出征,豈可以掉眼淚呢?” 阿通噙著眼淚笑著……
這是那個時代背景之下非常獨特的一種愛,他們其實一直都能讀懂對方,只是有時候?qū)σ粋€女子來說太殘酷。阿通在和武藏有限的幾次會面里,她一直給他傳遞一個信息:我只是一個女子,我的理想就是要你做個平常人,過一種平常人的生活。
可惜武藏那時一直沒有“聽懂”,男人年輕時往往對自己自視過高,總以為自己一定能行,可惜失敗的往往占大部分,就是成功了也是會有遺憾的。慕容復就是個例子,權(quán)力欲極強,一生以興復大燕為己任,常常念叨著“有朝一日我做了中原皇帝”如何如何,最后成了個瘋子。就是他成功…
關于日本劍圣宮本武藏的影視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我看過的是1954年電影版《宮本武藏》及同名原著。影片講述了宮本武藏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強健,手提孤劍,漂泊天涯,尋求 “劍禪合一”之真諦的曲折歷程,對比武和決斗并沒有強調(diào)太多,而是對武藏在成長中面對愛情、仇恨和生死等問題時的沖突和抉擇進行敘述。
影片開始,武藏(三船敏郎 飾)與好友本位田又八為出人頭地,參加了關原之戰(zhàn),但武藏這一方遭遇慘敗。兩個人逃亡途中迷路,幸得阿甲和朱實母女相救。武藏拒絕了阿甲的求愛,獨身返回故鄉(xiāng)美作
三部看下來,就一個感覺:阿通是個好女孩!
故事基本是這樣的:屌絲(無限渴望逆襲) ——>征兵入伍,戰(zhàn)場逃生——>巧遇朱實母女,老女人勾搭武藏,又八慘遭毒手——>返鄉(xiāng),眾叛親離,逃亡——>被和尚抓住——>阿通相救,托付終生——>又被和尚抓住——>三年讀書逆襲高富帥——>找人打架——>找牛掰的人打架(修身養(yǎng)性)——>被人帶著逛窯子——>找更牛掰的人打架——>種田修行——>七武士劇情亂入——>斬殺小次郎。(你妹??!這也稱得上劇透!?。。?br> 基本上是第一部講逆襲,第二三部講找人打架斗毆,期間還有與阿通的分分離離,以及朱實追尋不止,外帶點男二號小次郎牛掰拉轟的劇情。
雖然之前已經(jīng)看過了黑澤明的《七武士》,略微了解了些武士電影的風格。但在看第一部時,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當時的房屋以及老百姓的穿著打扮,確實有些蠻荒之地的味道(不包括吉野之地,吉野之地可謂極盡奢華精巧)。
其次,便是朱實的老母也有點太耐不住寂寞了吧!見到強壯的男人便想收歸己有,尼瑪瞬間讓我不淡定了,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固然…
宮本武藏,作為一位真實存在在歷史舞臺上的日本武士,他的傳奇故事一直被拍做電影寫成傳記讓更多的人了解。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井上雄彥先生改編自日本大家吉川英治原作《宮本武藏》的畫作《浪客行》。
在關于《灌籃高手》的記憶被勾起的同時,也深深的被井上先生的新作所吸引。相比之《灌》,畫風的成熟化以及如電影一般多種手法的敘事風格是《浪客行》的一大特點,而漫畫單行本中少部分的水彩以及毛筆畫可見井上先生不一般的藝術(shù)造詣。
出于對漫畫主人公的喜愛,翻出了由稻垣浩執(zhí)導的電影《宮本武
藏》。
看完三部曲之一,就感覺到了電影和漫畫不同的著重點。
雖說都是以關原之戰(zhàn)后的宮本武藏為劇情發(fā)展的開始,漫畫在主線敘事的同時加入了很多的插敘用來描繪宮本童年時的各種不幸遭遇,正又是孩提時期的宮本經(jīng)歷的苦難才成就了他強健的身體和粗壯的神經(jīng),肉體和精神的強大支撐著他成為日本最偉大的武士??上У氖?,電影中對這部分先決條件處理的馬馬虎虎,憑著又八和阿通草草的幾句話帶過了。
作為一個武士,劍道肯定是第一位的,自然少不了打戲。電影…
我猜測,井上雄彥是絕對看過這個版的《宮本武藏》的。別看是1954年拍的。畫面比現(xiàn)在拍的強100倍。對畫面的景深,布局,構(gòu)圖,顏色,沒有一處不是精心安排的。那個吊著武藏的巨型松樹給人無比的震撼。1954年啊,真的了不起。從畫面上講,幾乎完美的還原了吉川英治的原版小說。是最接近原著的一版。情節(jié)上也是神還原。幾乎一模一樣。最有意思的就是,與之更相近的,是井上雄彥的《浪客行》漫畫,幾乎是照著畫下來的一樣。
唯一唯一的缺陷,就是主演三船敏郎。這是個人觀點,大家討論。因為三船敏郎太老了
小次郎夠單純,他覺得只是殺死想殺死他的人,處于自保而殺人,不會有罪惡感。而武藏為了變強而殺了很多人,他覺得自己有罪,罪惡感在他心中縈繞不去,困擾,迷茫,加劇了他的困惑。罪惡感源于道德教育。武藏的轉(zhuǎn)變過程可說是澤庵胤榮等人手把手地教育引導的,其中不乏道德意識的注入,尤其是澤庵。但小次郎卻難說得很,鐘卷給他的是親情,但很少講什么是道德是非,伊藤就更不顧這些東西了。因此可說二人第一次在關原見面時都是野獸,后來武藏不是野獸了,小次郎卻沒變多少
觀稻垣浩(Hiroshi Inagaki)《宮本武藏 Samurai I: Musashi Miyamoto》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