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眾多佳片之中,有一部來自英國的獨立制作尤其吸引人關(guān)注,后起之秀史蒂夫?麥奎因的第一部長片便引來了影評界的一直喝彩。反映真實歷史事件的影片《饑餓》將鏡頭對準以鮑比為首的愛爾蘭共和黨人在英國監(jiān)獄中采取絕食行動爭取政治權(quán)利的過程,冷靜、客觀的反映出當時英國政府對抗議事件的冰冷立場和愛爾蘭共和黨人執(zhí)著抗爭的精神,并且就宗教信仰、基本人權(quán)、自由主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導演史蒂夫?麥奎因運用嫻熟的敘事技巧、精湛的長鏡頭技法、唯美的畫面構(gòu)圖為近幾年的世界影壇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更重要的是其客觀的立場和對人權(quán)、自由等問題深入的理解顯示出麥奎因?qū)χ卮髿v史題材電影的駕馭能力,定將留名于日漸衰退的英國電影之中。2008年戛納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2008年英國獨立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2008年歐洲電影獎“年度發(fā)現(xiàn)”大獎;200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最佳本土影片,最佳新導演。長長的獲獎名單體現(xiàn)出對本片的全方位肯定。導演首部長片,歷史事件的新形式闡釋,無與倫比的攝影技術(shù),都決定著本片…
今天看了在這一屆嘎納電影節(jié)上打敗《梅蘭芳》的英國政治影片《饑餓》(
這部片子是我看過最忠實地表現(xiàn)絕食全過程的電影,其余者如王晶的《瘦身》,劉德華、鄭秀文合作的《瘦身男女》,與之相比都是假招子。據(jù)說男主演邁克爾?法斯賓德為了拍攝這部電影著實受了不少苦——我想現(xiàn)在電影技術(shù)水平已經(jīng)今非昔比,遠不是《機械師》的年代了,連《本杰明?巴頓奇事》都可以拍出來的高超人體演算技術(shù),難道還非得讓演員自己惡意減肥不可嗎?無可奈何小成本。影片從男主人公,北愛爾蘭共和黨人博比?桑茲的絕食開始拍攝,一直拍到他絕食六十六天而死。
絕食之中,主人公的身體的變化比我想象中復雜得多。
我印象中的絕食還是很“主旋律”的,就像我們傳統(tǒng)的影視劇中表現(xiàn)英勇的革命者在獄中絕食那樣——這一行為,怎么說呢?就像是氣球慢撒氣,電池慢放電,肋骨逐漸清晰,肌肉逐漸萎縮,兩頰逐漸深陷,眼圈逐漸發(fā)黑,然…
北愛共和主義者抵抗運動以不同形式被無數(shù)次的搬上銀幕,《饑餓》必將成為的一部力作躋身其中最優(yōu)秀者,即便她來源于小制作,而且受關(guān)注程度還不算高。
第一部分“地毯”“不沖洗”抵抗和第三部分“饑餓”抵抗以還原真實為出發(fā)點,而第二部分以一種語言還原內(nèi)心的形式表達(一段長達17分鐘雙人對話、一段長達5分鐘的個人特寫)。切割清晰卻連貫統(tǒng)一。同時也造就了2008年最優(yōu)秀的男性角色之一。
2009-02-13
N年前在故事會(掩面)上看到一小說,印象頗深。背景貌似就是北愛,"The Troubles"。講愛爾蘭和軍一狙擊手,費盡心機干翻一敵人,興致一起想去看看那人面目,結(jié)果翻身一看是自己兄弟。
追根溯源,北愛這三十多年無非是古老的“宗教沖突+民族獨立”故事。這故事,折騰上百年族人都拼光也是有的,只是凡血案放在西歐北美,就顯得特別不凡,那么麻煩:有1972年英國人愚蠢的開槍,U2幾位老師歌頌的“Bloody Sunday”在先, 就有IRA迅速壯大各種暗殺在后;繼而"Her Majesty's government"再抓其成員取消其政治犯地位;再有Bobby等諸位爺們兒絕食而死;再有鐵娘子表示淡定;再是IRA暗殺撒切爾不成卻干掉一MP一內(nèi)閣成員的老婆;撒切爾民調(diào)反而高漲,更加無比各種tough;于是反抗愈烈...遂至無窮。中間還有本片描繪的“看你敢虐待俺們愛爾蘭爺們!”+“你再敢無情暗殺我大英帝國看守!”。
這故事發(fā)展到這除了媒體曝光率比較高外沒啥特別之處。英國人
的牛逼之處在于,他們妥協(xié)了,于是和平了。兩起大(其實真不大)血案,“血腥星期天”是去年卡梅隆首相代表英國正式道歉;…
【饑餓】曲折莫測的傳記片 你快樂所以我肚餓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