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紀錄片課上講完自我反射式紀錄片,拿出super size me作為例子。一個美國人為了向大家說明快餐有多次,連吃一個月麥當勞,三餐都是。影片的開頭就十分具有震撼效果,一群各種膚色的孩子胖瘦不一,但都十分喜興地對著鏡頭齊聲說:“mcdonal’s 什么什么eating fried chicken at a pizzahut!”(到底在哪吃的炸雞??)一邊還用手比劃出必勝客小屋的形狀,其中一個胖胖的黑人小孩動得渾身肥肉顫顫,不禁讓人覺得這些小孩中快餐的毒太深了吧。片子里的一個識圖測驗證明,孩子們認識麥當勞大叔,不認識jesus christ,將其與總統(tǒng)先生混淆,導演也只能悲情地笑道:good guess!作為一個資深洋快餐吃客,我小時候無比理解小朋友們的心情,現(xiàn)在更覺得洋快餐的火爆非常合理。
回顧我20年的吃飯經(jīng)驗,在外就餐,多數(shù)吃的都是中餐,我家庭條件還算可以,去的飯館的水平相信也與我國中餐館平均水平基本相當,然而,不愉快的難忘的就餐經(jīng)驗多如牛毛,(北極熊毛更多,就那么多),感覺上吃十頓不爽的飯才能換來一頓舒服的。吃出頭發(fā)、菜一看就沒洗、久久不上菜等早已成為家?!?/p>
《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算是近年一部具有爭議性的紀錄片,製片人Morgan Spurlock在片中展開一個為期三十天,每天三餐吃快餐食品的實驗。眾所周知的是快餐食品又被稱為「垃圾食品」(Junk food),摩根的嘗試絕對是一個反面教材,教導我們選擇食品時理應停一停,諗一諗,否則就會賠上身體,對身體造成傷害。
快餐文化就如同糖衣毒藥入侵我們的生活,四處皆見麥當奴、肯德基,漢堡王(Burger King)都是售賣西方的高脂肪、高卡路里的油炸食物。至於中國的快餐說實話也不好得那裡,真功夫、永和豆?jié){表面上是售賣較健康的食品,但事實上一定有多油份,糖份,脂肪。這在快餐文化裡基本上是跑不掉的。片中主要針對的是麥當奴公司的銷售與食品工業(yè)背後帶來的商機與如何影響著美國人的消費,麥當奴只是快餐文化裡的一部份,而他的其他對手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片中以麥當奴為引子,背後是讓觀眾判斷快餐文化到底是好還是壞。
或者觀眾會認為摩根的這個瘋狂的計劃是片面,但據(jù)他所言這是一個實驗,目的是讓觀眾思考長期食用快餐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摩根從一個健康的…
雖然M記、K記的飲食不健康,但偶爾吃一次真是覺得味道不錯。如果我是資本家,我也會使勁推薦我的產(chǎn)品,只要是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普通的名眾,如果想要保持健康,需要對自身飲食做一些調整,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很難,但如果想達到一些目的,但那也是必須的,如果對自身完全放任,自身的毀滅將顯而易見。如果知道飲食是不健康的,法律也需要頒布一些條文來克制商家的無良。司法被財閥控制的社會也是有問題的,完全是以資本為導向,無視了人的健康需求。上層精英才不會吃這些垃圾食品,就下層傻逼圖便宜,圖口味無視健康,成天吃這些,精英們吸食著下層百姓的血液以供他們自身的揮霍。非健康的食品添加劑、激素,被法律所認可,但食用這些的完全是沒有話語權的下層百姓。
個人對完全的素食主義者沒什么好感,尤其那種不斷勸你也要素食的人。
打倒麥當勞!打倒肯德基!打倒?jié)h堡王!
不要認為以上標語來自中國憤青,與麥當勞一樣這是地地道道的美國特產(chǎn)。麥當勞等快餐是我們的盤中餐,你可知道這些洋快餐有怎樣的危險?不妨看下關于快餐的紀錄片《超碼的我》。這是部令人警醒又不乏娛樂性的紀錄片。無論你喜歡或者討厭摩爾那個大胖子,不妨看下摩根這個小瘦子的夫子自道。
影片的起因是一場訴訟。兩女孩是麥當勞的???,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日漸臃腫之后,兩人委托律師對麥當勞對副公堂。顯然美國法院也是親軟怕硬的主兒,兩個女孩沒有取得想要的天價報酬,理由是證據(jù)不足。導演本人當然沒有站在快餐巨頭的一邊,他走上了追求證據(jù)的求索之路。
較之慣常紀錄片中作者的隱退,此片導演首先身先士卒,像邁克爾摩爾一樣跳出來。更令人咋舌的為了驗證麥當勞的飲食與身體疾病的關系,摩根把自己當作實驗室里的小白鼠,整日以麥當勞為食物。他頓頓吃,日日吃,一吃就是一個月,不僅吃壞了身體,吃壞了胃,而且也影響了生活,包括性生活(據(jù)素食主義的女友說我們的導演同志下半身受到了損傷).較之摩爾用…
顯然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這里所指的野心倒不是什么金燦燦的XX獎,而是指本片鮮明的“入世”特征--不是為記錄而記錄;正如華氏911試圖改變的是美國的政治圖景,“Supersize Me”則是磨刀霍霍像當勞。相信本片早就已經(jīng)成為反麥當勞/反全球化/素食等倡導團體的案上必備,其成果也確實有目共睹--麥當勞取消了Supersize這個選項,雖然它自己聲稱這一決定與本片無關。
這部片子應該是美國國內最近一波針對肥胖問題所展開的全民行動的有趣縮影。通過導演自己30天吞食麥當勞的經(jīng)歷外加范圍頗廣的訪談,我們看到的是快餐/食品業(yè)如何以一種潛移默化卻高度系統(tǒng)化的手法,將可憐的美國人民的腸胃成功地轉化為可以無限填塞蔗糖與脂肪并且還能回報越來越多現(xiàn)金的神奇機器。最駭人聽聞的手法莫過于在麥當勞店內安置兒童游樂設施,使兒童從小對麥當勞產(chǎn)生一種歸屬感,以便其長大后成為其忠實客戶。這就如同煙草商生產(chǎn)一種摹仿香煙的塑料玩具讓兒童從小習慣拿煙的姿勢一樣卑劣卻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當然,這種系統(tǒng)化的“成癮訓練”還必須得到來自政治上的保障,這也就是口若懸河的說客們…
導演兼主演的摩根?斯普爾洛克在本片中做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將一件我們明明很清楚,卻偏偏有意無意忽視的事實,放大了、清晰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慣常所用來安慰自己的理由與條件,全被摩根在片子中剔除了,只有事實擺在面前,無法逃避,沒有借口,這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我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正在和一個女孩微信聊天,和大多數(shù)女孩一樣,她同樣經(jīng)常信誓旦旦地發(fā)誓減肥,而當聽了我描述這部片子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現(xiàn)在好想吃麥當勞??!這個女孩就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的一個代表,面對誘惑的時候,明知道其中有多么大的危害,卻還是不由自主被吸引。這個時候往往只需要一個借口,或者一個小小推動,比如:偶爾吃一次沒什么的,或者我請你一起去吃。我們便會徹底被那個誘惑所征服,放縱自己的欲望,乃至全面淪陷。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淪陷”,就像上面所提的那樣偶爾一次,的確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怕的就是頻繁的偶爾一次,或者不同的各種理由輪番使用,那么就是真的大大不妙了。而那些快餐企業(yè)也是深明其中的道理,他們知道現(xiàn)在這樣資訊、科技發(fā)達的時代…
大號的我:追尋健康人士必看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