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New york. what else?”他口里的臺詞讓我想起了《new york,new york》那本當年唯美的漫畫。
同樣的題材只是故事的背景完全不同。
當阿桂走進旅行社,那張貼在墻上的布魯克林大橋的照片更加讓我確信了這個故事的起源。只是阿閑說,他在存錢,聽說紐約的房租很貴,變得有點畫蛇添足。紐約不愧為世界之都,阿桂想去色盲島,阿賢想去紐約。
小女孩和大哥哥的擁抱,看著他臉色一變,我就知道這又不是個省事的故事了。只寫小女孩,會變成另一個被人嫌棄的松子。只寫大哥哥,又會變成另一個17歲的天空。
阿媽的臺詞永遠最有味道,就像故事的鋪墊,就像臺灣的風情。她不懂為什么阿桂老是會跌倒,是不是卡到陰,她擔心著她的智商,她的起居。從她買綠色的番茄到美發(fā)課程,其實,女孩子終究更能讓母親和祖母親近。一個外出打籃球的男孩,一個家里放著一堆晦澀難懂書的男孩,一個做模型的單親男孩,難道會讓母親和祖母親近嗎?
如果拿掉阿賢這條線,阿桂的故事應該會變成一個色盲的女孩愛上一個偶爾經過臺灣的海員,他的每次經過阿桂都有長大的故事吧。只是,…
臺灣電影很有風景的情愫,而這部電影也不意外,有點想風景片,美麗的高雄美麗的島嶼美麗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在兩個奇怪的孩子,一個色盲,一個男同。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所交織在一起的是一種夢想,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很多時候這樣的夢想要深深地藏在心底。我們需要掩飾,需要面對現(xiàn)實。有的時候勇氣并不是成功的關鍵,畢竟夢想終究是夢想。
阿葵一直深深地依戀著哥哥,從小到大一直這樣,這種依戀來自一種自身的缺乏。哥哥也這樣一直陪在阿葵的身邊。但是哥哥卻也是一個需要依靠的人。
日本人的出現(xiàn)和帥海防的跳出,終究成就了哥哥賢不能自拔的感情,泯滅了他的夢想。固然勇氣很重要,但是現(xiàn)實固然不能放棄。擁抱,最后還是被拒絕。
我們的遠方到底在哪里?
阿葵涂掉了地圖上色盲島的路線,因為她知道那是夢想,觸手不及的遠方。哥哥答應帶她去遠方的承諾在故事的最后終究沒有實現(xiàn)。
但是那又有什么重要呢。
美麗的故事,湛藍的海水,蔚藍的天空,似乎可以聞到太平洋吹來的味道。遠方永遠是在遠方,我們心中的遠方。
第一次的人
看《帶我去遠方》之前,大致知道是一部有同性戀元素的臺灣小清新電影。一個秀美的男生,生活在南部高雄的一個小島上。小島日子簡單,家中的透天厝里,有喜歡念叨但好心腸的阿嬤,一個色盲的小妹妹,還有一位成日醉酒的叔伯。男生念書、打籃球、幫家里看店,通過一些書本想象外面的世界,比如各國風俗禮儀介紹這樣的書。
日子在一天發(fā)生了轉折,在刨冰攤,一個俊朗的日本游客出現(xiàn),拿著旅游手冊問路,男生會英文,就當了導游,帶建筑專業(yè)的日本游客游覽了當地的天主教堂,并告知日本游客晚上可以住在他們學校,有這樣的歇腳地。告別后,男生在晚上拿著蚊香送去學校,日本游客正在裸身擦洗,回頭,四目相對。
第二天日本游客乘船離開,男生在碼頭上奔跑著揮手:再見!再見!這個再見或許更接近英文的farewell,永遠不見。再見的是什么呢?第一次的人。
鏡頭從夜晚跳到白天時,首先出現(xiàn)的是港口緩緩駛過的一艘大船,電影給了這艘大的貨船7秒鐘的鏡頭,船身有大大的英文字:Horizon lines。
我當時并不熟悉這是一家美國船公司的名字,只是非常驚訝其中的…
<帶我去遠方>給我太多的感觸
我感受到了每一個生命在世界上的獨特性
影片里 的妹妹阿桂是色盲
她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與認知顯然是與我們不同的
我們眼里的彩色世界 與她所擁有的有著強烈的矛盾與沖突
因為爸爸的好心 給了她一把彩色眼鏡
說 有了這個 你就可以看到顏色了
她的世界就有了不一樣的顏色 但并不是那個真正的
她的世界 是吸引人的
黑色的太陽
橙色的草地
阿嬤叫她買紅色的西紅柿
她還是買了一大袋不熟的綠蕃茄
穿著自以為漂亮的衣服
在鏡子面前跟所有小女孩一樣的照鏡子
還被虧說像郵差一樣 穿全身綠色
這樣所謂他人眼里的異類 使她在我們的世界里顯得格格不入
但似乎 她眼里的世界 那個奇妙的世界
給予我一種特別的神秘感
會比我們眼中如此的世界更加絢爛嗎
而太平洋中間的那個色盲島真的存在嗎
話說因為基因變異而導致所有人天生色盲
那是妹妹向往的地方
是因為妹妹在那里就會顯得尋常嗎
邏輯上應該是吧
在那里沒有所謂的色盲
因為大家眼里的世界都是一樣的
沒有所謂的獨特 因為每個人都懂對方
包括他們眼里的那個相同的世界
聽起來似乎很…
看完了《帶我去遠方》,清新的臺灣小品,養(yǎng)眼的男主,不錯~~開頭的配樂和繽紛的食物(臺灣真是個水果王國,美食我也很向往呢?。屎鸵魳返娜诤虾躢olorful和熱鬧,女孩雖然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但是不阻止她看待這個世界。
我覺得電影講的就是成長,到不了所謂遠方的色盲島,但是成長,不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未知的遠方嗎?有期待,有恐懼,隨著年齡增長,就跟女主說的“我覺得我好像變老了”,自我獨立意識就在不斷膨脹,以前住在小島里,以為這就是全世界,但是長大后,這個小島就變小了,以前夠不著的桌子現(xiàn)在輕易就可以俯視,所以才要不斷尋求遠方,看更大的世界。
在小時候的女主眼里,賢哥哥就是一個很淡定的大人,直到他像發(fā)了狂地奔跑,跟日本男告別,女主游魂的心里就發(fā)現(xiàn)了哥哥的秘密,他也不再是那個什么都可以用微笑帶過,無憂無慮的少年了。誰都在成長,看到哥哥為情所困,看到爸爸被貶低,其實大人也可以這么無力軟弱。
誰可以帶我去遠方?也許不是依靠別人,而是自己成長為一個獨立的旅人。
彩色波波球、紅色和綠色、在海對面可以沒有不一樣的色盲島、許諾說要帶她去遠方的阿賢哥哥、可以看見多彩世界 然 明知是假象仍戒不了的彩色眼鏡、掌心的笑臉、愛念的阿嫲、常常喝醉然后撿不健全的衣模回來穿媽媽的漂亮衣服的爸爸--阿桂
擁有一口通向無限遠方的井眼而卻只能還是井底、愛上遠方行路人還有那個很相像的一樣沒有根處的尋海員、關于有點不可及的未來以及一起生活 上課 一起去菜市場 新年時緊握愛人擁擠的時代廣場一起倒數的幻想、喜愛那個明明比自己小卻老得比自己還快的妹妹--阿賢哥哥
也許這世界本就是適者生存,而弱者只有兩個選擇:繼續(xù)茍且or死亡?是否阿賢就是后者呢?在自己的洞口遙想遠方,改變不了事實,接受不了現(xiàn)實,最后只能選擇自殺?又或者像很多人說的,這社會,誰先認真誰就是輸家?人不應寄望于除了自己以外的人,他人沒義務而你又沒資格?不知道
一起看的朋友問我最心疼誰,他覺得是阿賢。而我覺得,相對于阿桂而言,他更像個小孩,天真,真的會讓人覺得心疼。關于他的兩次失戀或說是“一廂情愿”的失戀…
【帶我去遠方】最遠的遠方——是我們內心的那一片深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