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這樣一部電影的出現(xiàn)是讓人欣慰的。雖然這部電影有官方的因素作用著,但并沒有我們所常見的主旋律電影那般說教。
從影片的類型來看,《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是一部典型的勵志片。從好萊塢的勵志片來看,一部合格的勵志片最好是真實故事改編,主人公要面臨種種挫折并最后成功,影片最好煽情甚至于要有一點矯情——這也是為什么我屢次看到勵志片都有一種想哭的沖動的重要原因。因此,從以上幾點來看,《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是一部合格的勵志片。劉長春的故事本身已經(jīng)是一出精彩的電影,只是在2008年,他的故事才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熒幕,這在好萊塢簡直是難以想象的,那群希望賺取觀眾眼淚和金錢的電影大鱷是不會放棄這樣一個可以鼓舞人心的題材。然而在中國,這個題材被忽視了幾十年。
當看到這部電影幾乎成了專門為我而放的專場之時,我才明白,倘若不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們想要看到這部電影幾乎更加遙遙無期,而更多院線為了票房的考慮,是沒有將這部影片列在了排片表上——這部電影的票房著實不容樂觀,觀眾和院線對這部電影的冷漠大大超出…
當時的報紙這樣寫到:我中華健兒,此次單刀赴會,萬里關山,此刻國運艱難,望君奮勇向前,讓我后輩遠離這般災難。
后輩敬告:此赴東京,國運昌盛,吾輩健兒雄姿英發(fā),奮勇拼搏頻頻折桂,已具傲視群雄之姿。
劉長春逝世于1983年,1984年我國運動員許海峰獲得第一個金牌。
劉翔出生于1983年,2021年蘇炳添破了自己的亞洲紀錄9秒83并且站著了奧運會決賽上
看到有人點贊,我再補充點資料,劉的最好成績是10.8,但是因為長達一個月的海上漂泊,到達地方,也沒時間恢復狀態(tài),所以成績是最后一名。
從開始,就知道這部片子沒有好萊塢式勵志片的結(jié)局,所以一直在等待那把最后終于落下來砸在頭上的劍。影片在二百米的起跑線上嘎然而止,最后的鏡頭是劉長春堅定的眼神和蓄勢待發(fā)的身影,長舒了口氣!現(xiàn)實是冰冷的,不管我們有多么熱血沸騰的決心。對于當時的中國,站到那根起跑線前,已經(jīng)是經(jīng)歷千辛萬苦的勝利了。
影片拍得不錯,情節(jié)跌宕起伏,希望這是事實的原貌,不辜負我們的感動。
在網(wǎng)上搜了下,后來劉長春放棄了400米的比賽...
想起北京奧運會上的穿舊衣比賽的伊拉克選手,這樣的故事在現(xiàn)代還在繼續(xù)...
從我國著名運動員劉長春之選材,再到《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的片名,顧名思義典型為08奧運年投拍的主旋律。可除了男主角結(jié)尾沖出起跑線,稍瞅出點意思,其余時間,劇情盡顯平淡。所以通片看罷,僅記得劉長春一些簡單生平事跡,而為民族爭光的拼搏精神,反搞得相當模式化。
1932年,東北短跑名將劉長春,決絕代表日本扶持滿洲國參加奧運會,逃避追殺,來到北京,歷經(jīng)千辛萬苦獨自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本是個傳奇色彩濃厚的題材,倘若懸念與人物沖突稍加打磨,定是人物傳記史詩佳作??上Ь巹⊥跖d東,找不到當日《離開雷鋒的日子》之感覺,劇情反寫得愈加敷衍,猶如雞肋。
有些像李秉研的李兆林,本身就是運動員出身,演起劉長春,太過適合。他健壯身材,十分搶眼,而時常流露在鏡頭前的那種耿勁,確實添色不少!可劇本純?yōu)轱@示其為英雄,人物反太過概念化,缺少血肉。他拒絕日方無理要求,逃離家鄉(xiāng),遭遇戰(zhàn)亂,干脆輕描淡寫般隨意,難尋驚艷。那段在船上冒雨跑步,生硬的勵志效果,反脫離實際,透出傻氣,難引觀眾振奮。
其實孫海英扮演的嚴父,馬境扮的賢妻,趙…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
①劇作:兩個時空交織呈現(xiàn),由于體育題材,創(chuàng)作者將心理困境縮小,更多呈現(xiàn)出外部因素給人物帶來的困境,如滿洲國事件、船只延期、一票不贊成等,作為面向大眾的電影,這一點處理使影片更具可看性。同時兩個時空的切換節(jié)奏隨著敘事進程逐漸減慢,各自獨立敘事的時間逐漸拉長,最后凝聚在當下時空,這也讓整體敘事擺脫了一般人物傳記片的線性敘事。
②人物:創(chuàng)作者以“拼圖”式表現(xiàn)出劉長春的個人性格、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信息,每場揭示出信息的方式都有新鮮感
劉長春令我很感動
僅此而已
對于現(xiàn)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那些國字號運動員
我就不想多說什么了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贏不能證明我們的強大,不怕輸才能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