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島豐美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黑化以前,她有責(zé)任心、溫柔、善良、天真可愛,和情敵慎村吵嘴也是慫慫的、開不了口、溫柔的樣子。
黑化以前,她因一時被冷血澆透了頭、暗中滋長的嫉妒心、對戶谷的愛而協(xié)助殺人,可是她還是善良的,因為殺過人,不能再抱小嬰兒、不能在黑暗的房間入睡,會感到害怕,會制止戶谷再一次的殺人行為。
黑化以前,寺島豐美的眼睛總是天真而帶著慌張的,像迷路的小鹿。
黑化以后,寺島豐美的眼神是帶著一絲絕望和黑化的氣息,里面沒有光。
直到最后她接到出獄的戶谷
被愛和被利用之間的界限該怎樣界定,我們活在這個艱難的人世間,忽然發(fā)現(xiàn)愛情是役使別人最好的工具,僅憑我天生的魅力,一本萬利,愛情可真是好東西,愛別人,被別人愛,利用別人,被人利用,攪成一團漿糊,才有這么多曲折動人津津有味的故事。
嗯……看開頭的時候覺得是缺愛姑娘愛渣男的教科書級神劇,只覺得女主智商忽高忽低,果然戀愛中的女人智商飄忽;到了第五集的時候心里woc woc的,腦子里展開各種后續(xù)揣測,雖然某人便當(dāng)了但提前布局復(fù)仇?某人利用某人雖然便當(dāng)了,向某人落下圈套?某人根本就沒便當(dāng)然后……總之很多。情節(jié)很緊湊,一點都不拖沓,在我認為已經(jīng)可以給很高分的前提下,結(jié)局部分又高能了,心想,這劇該叫什么《你只屬于我》之類的,在這波高能過去之后,片尾的彩蛋很開放……大家褒貶不一,我覺得并不爛尾哦
一口氣看完了三部曲。
最后一部給人的感覺,和前兩部比起來很不一樣,所以并不覺得可以拿來比較。這樣想的話,惡女,從這一部看,變得立體了。
《黑色皮革手冊》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感的惡女,盡管她了解到了社會的陰暗面,但她選擇加以利用。然而,這本身也是一種理想性質(zhì)的罪惡。
《野獸之道》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受到引誘,為逃離現(xiàn)有生活困境,喪失道德,萬劫不復(fù)的情節(jié),縱然民子從頭至尾也許只是追求一些美好的夢想和理想的愛情,但她也深知野獸之道的本質(zhì)和后果。然而,民子前后對比令人驚異的仿佛是早就學(xué)會一般的本領(lǐng)還是讓人在某些時刻出戲。
而《壞人們》,則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愛生恨,雖然劇情反轉(zhuǎn)很大,卻著實可以理解。自始至終,作為一個負罪感的存在而掙扎,也有愛的成分在里面,到了一定的點,會爆發(fā)也是情理之中,與其說是惡女,不如說,是一個在普通不過的女人,在一次次的摧殘打擊后改變了自己的本性。然而,矛盾的心情貫穿始終。直至最后審判說假話,似乎仍有一絲女人的妥協(xié)在里面,然而結(jié)局卻引人無限聯(lián)想。這其中的含義,可…
壞人們的配樂有一主旋律非常動聽,配合畫面色調(diào),有種80年代的日本色,最近時常在想什麼是日本色。是原研哉頗有理想的商業(yè)設(shè)計採用度很高的墨?剛純暗冷的效果?還是中川正子依照商社請求試用canon EOS kiss攝下的東京春光?再不就要算上三浦和山口版伊豆的舞孃,八十年代的花色,低調(diào)處理在西方上演正烈的高純度色感。
總是與膠片有關(guān),不同感光度下的不同日本色,小時候看日劇就敏感到膠片的色感,模糊,真實。
說回那段主旋律,每集必現(xiàn),聲畫揉合最佳的一處我記得是豐美聽所愛的男人說,和豐美在一起,會想到共同赴死,和別的人都沒有這樣的念頭。
想要一起死的人,可以單開一列,和愛人、親人並列的一類。
豐美在共謀、被滅口、死心、報復(fù)之後,還是覺得自己只會愛上這樣的人,因為自己孤獨的內(nèi)心所致。她最後帶走行屍走肉的他,她要他,哪怕他們都死了。
想起傷心咖啡館之歌裡說,任誰都要當(dāng)愛人而不是被愛的人,因為被愛的人只能無奈地被愛人想方設(shè)法剝?nèi)ヒ磺袀窝b,直到露出最真的靈魂。
丟盔卸甲的靈魂,總是不堪或者乏味的。
【壞人們】愛情和利用之間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