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趣味上升到學術研究不見得是件值得開心的事,當有天教授列給你張包羅各種重口味小眾片的單子,還要求必須看時,哪怕再符合你的審美情趣或是裝B需求,都有點被逼~的趕腳,現(xiàn)實情況是那單子里還有不少超出你承受范圍的,姜還是老的辣的另一個意思是教授比你更重口心理比你更陰暗,人家不需要裝人家已經到了牛B的境界。于是,Cosmopolis就華麗麗的出現(xiàn)在這張單子里。這門課明明叫“在電影中真實、身份與社會想象的建立或再現(xiàn)”,但實際上,教授是在用他這張單子告訴我們,在最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大群灰常有思考性有深度的電影里真實與虛幻被混淆,常規(guī)定義被打破,固有概念被模糊,一切都處于一種模凌兩可的狀態(tài),然而這種狀態(tài)卻又是當下真實現(xiàn)狀的寫照,電影工作者們用各自所熟悉的手法將其再現(xiàn),對國家體制政治結構文化危機人類未來之類很關心的觀眾會覺得這類電影就是可視聽的社會學評論,你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但絕大部分觀眾沒時間沒精力也沒興趣去深度關心這類問題,那看這類電影就是閑到蛋疼折磨自己。
同專業(yè)好友和我看這部《大都會》時都覺得是在糟蹋好不容易聚…
我懷著莫大的希望來欣賞這部此次戛納我最看好的影片 結果最后是極大的失望和懷疑 想打兩星來的,還是定三星吧
柯怪的想象力和詮釋能力退化了嗎?最擅長將公認不可影像化的小說影像化的導演拍得讓我想去找原著或者一本哲學著作來看了,因為如此枯燥無味為什么還要看一部電影呢?
最擅長把性拍得無比物欲邪惡惡心卻又讓人欲罷不能的導演玩得幾次車震都索然無味 crash里汽車和性的莫名關系的摩擦激情在哪里呢?
我印象中柯怪最近多年的電影從暴力史開始就比較內斂和極簡了然后突然在影片行進中間給你來那么一下子讓觀眾震撼到死,這片子也是內斂和極簡的也有突然那么一下子但是 這哥們什么時候變得這么話癆了
到和理論家討論什么cyber capital什么時間的配合車窗外的示威那塊還讓人有興趣,沒想到影片繼續(xù)還在說 一個小時多點的時候,保安隊長被打死 我還以為高潮該來了呢 結果直到結尾都是侃大山
世界轟然巨響 你以為是恐怖主義炸彈實只則是導演放了一個屁
據(jù)說這部后現(xiàn)代小說很有名不過我沒看過,影片的對白和推進倒是很明顯的后現(xiàn)代小說的風格 元小說 破碎 解構 …
首先如果這部電影不話癆,你們有時間思考一下之前對話的內容和內涵嗎?
我和評論區(qū)另外一位想法一樣,將帕丁森理解成資本本身,資本可以與藝術,科技,網絡結合,但是唯獨不能和愛情以及人性相結合。
片中多次提到總統(tǒng),可從未出現(xiàn)過。反倒是死去的歌手風光大葬。消費娛樂的大眾已經不再關心真正的事,反倒是那少數(shù)抗議者敢于正面攻擊資本家。
結尾處留的懸念也很獨到。到底是胖子要殺掉帕丁森來救贖自己,還是要自殺來擺脫被大數(shù)據(jù)信息洪流填充的世界?很有意思。
可能從理發(fā)師那出來
(原載於《時代論壇》第1309期.2012年9月30日)
美國再發(fā)QE3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有多大?歐債危機還可以撐多久?「中國模式」和維穩(wěn)政策到底能否消解洶湧躁動的民情?究竟是一個傑出的作家有先知之靈感,還是日光之下無新事,才會讓《墮樂迷城》(Metropolis)看來像一個資本主義制度的末日寓言?
《墮樂迷城》改篇自美國小說家唐德里羅(Don DeLillo)的作品《大都會》。故事發(fā)生在一天之內:富可敵國的年輕金融才俊Eric Packer早上心血來潮,要到紐約市的另一邊理髮。他的巨型轎車與其說是一個流動辦公室,不如說是一個太空船的中央指揮部,一邊運籌帷幄通曉全球市場資 訊,一邊輪流接見下屬和朋友。飾演Packer的Robert Pattinson延續(xù)他在《吸血新世紀》的形象,繼續(xù)面無血色、神情呆滯地演繹一個深藏不露的厲害角色。這個資本家像一個外星人,坐在車裡就像處身在另 一個空間似的,但明明又是在這世界中──車外的人群情洶湧,有反資本主義遊行,也有剛暴斃的繞舌歌手的龐大送殯隊伍,但豪華車廂平靜無礙,車窗彷如電視屏 幕──那些景象是真的嗎?Packer是個矛盾…
【大都會】還有多少個末日即將到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