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失蹤了,警察經(jīng)過調(diào)查鎖定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在發(fā)現(xiàn)他有自殺傾向后立刻抓捕了他。
回警局的路上,警察帶他到女孩失蹤的森林里,想借助環(huán)境的壓力讓疑犯說出女孩的下落。這個方法奏效了,疑犯承認了罪行,并告訴警察女孩已經(jīng)遇害。接下來讓人感到震驚的是兇手居然主動坦白了另一起謀殺,并表示愿意帶警察去埋尸地。
一連破獲兩起謀殺案,這是多好的事呀!偵破此案的警察是不是應(yīng)該發(fā)錦旗、升職?然而高級警司史蒂夫·富爾徹的人生從此走入低谷,最后以瀆職罪被起訴和停職,無法再負責(zé)此案
半個月前,老戲骨李誠儒在《演員請就位》里的幾句話在熱搜上被反復(fù)咀嚼著。
雖說這番言論古早了點兒,但還是引得劇主思考。
什么樣的影視作品,算得上有分量?
劇主覺得,莫過于簡單的黑底白字——
“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
可如果一部劇敢把“改編”兩個字都放下呢?
劇主覺得,它一定更有底氣,也一定更有鋒芒。
這鋒芒不在于多強的戲劇沖突。
而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絕望和掙扎。
就像這段故事一樣。
它離奇,但從不遙遠。
01
掀動風(fēng)暴的,是小鎮(zhèn)中互不相識的四個人。
在每一集開頭都會出現(xiàn)字幕“This is a true story. What follows is a dramatization based on research…”既強調(diào)故事的嚴肅性、又為大家留有希望。這個故事確實很壓抑,正義姍姍來遲,好人也沒有善終。我的心情就像主人公Steve的生活一樣緩緩下沉,憋屈又無奈。這種不安在倒數(shù)第二集結(jié)尾達到了頂峰:一連串的打擊和來自各方的壓力逼迫Steve離開了自己熱愛的、終生奮斗的崗位,還在他快退休的年紀。前面的路怎么走、最后一集還能逆風(fēng)翻盤嗎?我很揪心、很害怕。
Steve作為主人公
這部不容錯過的英劇,不在于片名到底叫做“懺悔”、“坦白”,還是“認罪”,因為具體罪案的真相本身固然重要,而更為重要的是,探討英國警察條例關(guān)于“米蘭達宣告”(即犯罪嫌疑人沉默權(quán))適用的例外,除了在涉及被害人有生還可能時,能否也適用于被害人是死者的案件偵破。
糾結(jié)于警方的這個具體操作真的有意義嗎?為死者伸張正義不重要嗎?即使是死去多年的受害人家人,難道不也需要得到真相和正義?為什么只有在涉及有生還可能的受害人的追兇現(xiàn)場,才允許警察緊急問訊嫌疑人而暫不對其作出米蘭達警告
偽劇評(只寫幾個劇里引申出的值得思考的問題)
do the right things和do things right定義的辨析: https://www.healthguidance.org/entry/16423/1/doing-things-right-vs-doing-the-right-things.html
個人認為,steve的操作屬于do the right things,為了讓嫌疑人當場指出埋becky的地點,沒有宣讀權(quán)利(我不認為把嫌疑人帶回警局再審查能問出什么,所以如果現(xiàn)在這樣都不能定罪,按正規(guī)流程也不太可能)。那么在嫌疑人供述第二起犯罪時再次宣讀美蘭達權(quán)利就是do things right。
這里要說明一下
坦白:正義雖遲但到,而且還來得有點無厘頭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