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一邊玩游戲一邊看。藍光的效果不錯,很好的呈現(xiàn)出導演大膽的用色。不記得看到哪兒的時候,游戲關掉了。認真看到結局,再來第二遍。
沒有太多劇透性的東西,純感想,隨便說說。
上了豆瓣發(fā)現(xiàn)評分挺低,其實是意料中的。這真的不是那么大眾的電影。而且我個人認為,這無關品味,只在于經(jīng)歷。也許這是區(qū)別于很多其他電影的地方。
看了所有的評論。不喜歡的很多是覺得氣氛太壓抑,或表演太夸張。我很理解,就像理解電影中的情節(jié)。
哪怕是一直沐浴在陽光中的人,也必須要承認黑暗的存在。但聽說和親身體驗,差別不是一點點。
很羨慕那些享有健康童年的人,他們的人生不敢說多快樂,但至少,少了很多不快樂。而且是永遠沒法忘記的不快樂,區(qū)別于成人后的任何悲劇。
成長期的痛苦和煩惱有太多種,它不是數(shù)學,沒辦法用具體的標準來劃分哪些更輕,哪些更重。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永遠也無法理解,即便去嘗試,大多也是無用功。但外人看來再渺小再薄弱的理由,對當事人來說已足夠崩潰。更何況孩童期,大多連基本的自保能力都沒有,更容易受到想象不到的傷害。
統(tǒng)計自…
從起飛到落地,剛好看完這本電影。如果不是手邊沒有其他可以消遣的東西,絕對會讓人看不下去。
看完這片子,讓我想起《告白》,看來我真的不待見日本導演的這種風格。一個無聊的故事,沒有任何的驚悚,懸疑。倒是全片充滿的極度壓抑的情緒,從昨天蔓延到今天,NO WAY OUT。
對影片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走進電影院,后來上網(wǎng)查資料才把我驚呆了。首先完全沒認出從skins走出來的cassie,長胖了不少而且戲份不多;而男主角Aaron Johnson也與KICK ASS里面的造型大相徑庭;更沒想到的是導演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中田秀夫,雖然片中倒是有那么幾個鏡頭很有日式恐怖片的感覺,故事也多次牽扯到日本。
不過我倒是嗅到了非常濃厚的舞臺劇味道,但這并不是件好事。片中把網(wǎng)絡世界影像化,在那個虛擬的空間里面,布景和攝影都營造出一種夢境似的虛幻感,然而表演卻是像舞臺劇一樣極其夸張情緒過剩充滿戲劇性,雖然能夠理解人們在網(wǎng)絡上會更加健談更能夠放得開,但對于影片來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情感表達的親和力,總會給人一種過頭的感覺。而不幸的是,過半的片長都在描述虛擬空間發(fā)生的事,觀眾會看到一些有趣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甚至能夠眼前一亮,例如豆瓣上常見的那些馬甲或者一些加密博客等,但是我卻無法感受到情感共鳴,或許現(xiàn)實部分能夠再多一點而不僅僅是回憶插敘就好了。
現(xiàn)實部分總是灰暗的死氣沉沉,與虛擬空間的迷幻炫彩形成…
(文章首發(fā)于MTIME時光網(wǎng),ID:火麒麟ST)
一個在抽象的舞臺場景上演的話劇,竟然拍成了電影,而且?guī)缀踉拕≈兴械那榫岸加镁呦蠡碾娪罢Z言表達。
一部以當代英國青少年沉迷于社交網(wǎng)絡的問題的電影,竟然由拍過《午夜兇鈴》的日本導演擔任導演。
這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如果對編導有所了解的話,倒沒什么意外。
編劇兼話劇版作者恩達·沃什,之前有電影劇作《迪廳海童》《饑餓》,在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上算是有一定的經(jīng)驗。而這部《聊天室》最早實際上也是一部沃什創(chuàng)作的話劇,而對他本人而言
《聊天室》:網(wǎng)絡刁民苦衷多,電影沒讓我們明白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