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2006年的樣子,躺在上鋪被窩里熬夜看完的動漫,也是我接觸到得浦澤大神第二部漫畫(第一部則是那部神乎其神的《monster》)。浦澤的動漫形象有一個特點,就是都不太美型。但是畫面剪切卻極有電影感,看《20世紀少年》時我就常常想想堤幸彥苦讀漫畫的表情,既然分鏡都做好了,電影導演該如何超越原著就成了極大的問題。也許這比單純的文字版更加難搞吧。當一個神遇到另一個神。
《20世紀少年1》拍得相當之差,堤幸彥拍慣了無厘頭的\kuso劇,突然轉(zhuǎn)型到這種熱血劇似乎有點轉(zhuǎn)不過來的感覺,那些突如其來的人面特寫(不是偶像劇版的,是那種大叔突然間瞪大眼睛發(fā)傻型的)還伴隨著冷笑話版的配樂,總感覺有什么冷不及防的段子要蹦出來。然而沒有,這是一部讓人看了冷汗連連又熱血沸騰的漫畫,浦澤的世界觀尖銳并且冷酷,然而他又熱情的相信著僅憑幾個一事無成的從幻想小子長成的中年猥瑣大叔們憑借搖滾來拯救這個愚蠢暗黑的世界,這一碰撞在漫畫中幾度讓人落淚。在堤幸彥的鏡頭語言里卻找不到落腳點。堤幸彥大概也在苦苦尋找,他和浦澤的共通點。他們居然真的沒有~…
覺得第二部與第一部情節(jié)上聯(lián)系不夠緊密,很多在第一部里面比較重要的情節(jié)在第二部里面就沒有了下文。如美國的阿波羅號登月事件。在第二部里面又出現(xiàn)了一本新預言之書,連面具也多了難看的一面,好像要獨立出一個故事,讓人覺得很混亂。穿插進來的兩個幫派,中國幫和泰國幫,也讓人莫名其妙。第二部的主角是神乃,作為白方“最后的希望”,與“朋友”進行抗爭。但是“朋友”好像也沒有置神乃于死地的想法。新預言之書續(xù)寫新的預言:人類將面臨滅頂之災,病毒蔓延全球,唯有相信“朋友”才會得救。在這部里“朋友”變成偽神(即“死”而復生),意圖毀滅人類。2015年實施了血腥的人類滅絕計劃,有15萬人喪生。
最終章,我們的旗幟,繼2015年的病毒事件后,“朋友”繼續(xù)狂想著他的滅絕人類的鬧劇,然而白方已經(jīng)積蓄了自己的力量,決戰(zhàn)時間終于到了,但是我覺得在之后的交鋒中,白方很順利的,很輕而易舉地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顯得很沒有說服力,像兒戲一樣,沒有營造出一種決戰(zhàn)來臨的緊張氛圍。最后謎底揭開,“朋友”的真實身份其實就是那個說是解剖魚的前一天…
一直都不敢對《20世紀少年》的電影抱有任何的期望。無他的,漫畫中懸疑重重,明暗線交錯,人物龐大,雖然一直被人評論說漫畫到最后就扯的有點遠了,但畢竟,韁繩是拽在浦樹大神手上的,無可置疑的,故事還是最后跑到大家心目中的高度上去。一部懸疑大作,也是當之無愧。
所以,不多不少還是有點可憐這部戲的導演和編劇。第一部電影,破題破的有點戰(zhàn)戰(zhàn)兢兢,卻還算完滿地說完了它該說的故事。第二部電影,本只要維持之前的敘事風格就還好,卻非要開始走忠實原著的路子!于是……
從頭看到尾,感覺好多漫畫的情節(jié)在腦海里面飛閃而過,還沒把出場的人的臉認明白,就看見領(lǐng)便當了。太想把漫畫里面所有精彩的片段都塞進這2個小時,想讓更多鮮明的角色露個臉,結(jié)果就成了一鍋雜煮!
神乃不停地奔跑和戰(zhàn)斗,卻感受不到她對現(xiàn)實的那種悲傷和憤怒。莫名其妙的神乃、莫名其妙的神父和莫名其妙的暗殺,連“朋友”對神乃道出神乃自己身世的那段,都匆忙的厲害。漫畫特別把這個情節(jié)放在了單行本的結(jié)尾,還真的跟著神乃一起震驚了一把。
只能動用腦內(nèi)補完來看…
這部漫畫估計電影是不成的,要拍也是拍連續(xù)劇形式的,還得美劇形式分個2-3季的那種,坑太大,要慢慢填.再有,毀滅和機器人那些需要美國制作技術(shù)支持,日本拍拍奧特曼打打小怪獸還成,拍大場面那問題太多,看朋友死得那個場景吧,太混亂,太沒章法了.還有進入程序的那些場景,過程,可以深度加工的地方太多了,濃縮了反而讓人覺得沒頭沒腦的.
最多可以把結(jié)尾做個電影完結(jié)篇來,那倒沒問題的.等第三部,算是好聚好散吧.
20世紀少年:第二部 最后的希望:木南晴夏作品,談?wù)勅毡救说难菁?br>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