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童話和寓言中出現(xiàn)的女性有兩種形象:一種是善良慈祥的母親形象,還有一種是可怕的惡魔形象,如何看待母性這種極端雙重性?
母性具有孕育死和生的雙重性,既有培育生命的正面力量,也有吞噬一切生命帶來死亡的負面力量。
人類母親在精神層面具有這種傾向,負面的力量太過強大,會阻礙孩子獨立,將孩子逼入精神死亡的深淵。
以上摘自河合隼雄的《童話心理學》,河合是日本榮格學派之鼻祖,他還曾著有《日本母性社會的病理》探討日本在社會結構上雖是家父長制,但內在根源卻是母性社會
女主
女主的演員是南波瑠。身材高挑,短發(fā)。下巴上有一顆痣。她的表演非常自然,沉穩(wěn),有都市女性的時尚靚麗,又有傳統(tǒng)女性的端莊氣質。另一方面,她對于情緒的把握收放自如,比起她的乖乖女形象,她所表演的情緒失控狀態(tài)更加有看點。她發(fā)怒時,霸氣十足。責問時,義正言辭,咄咄逼人。她曾在獲獎感言時說希望演一些壞人的角色,令人期待。
制作團隊
雖然看不懂日語,還是翻了翻該劇的官方網(wǎng)站。好像劇中的人偶展和校園祭鬼屋都曾對外開放。也就是這些精心的布置和道具也不只是一次性使用的,單獨拿出來仍稱得上藝術品。影片拍攝在名古屋,網(wǎng)站里標住了劇中重復出現(xiàn)場景的具體拍攝地。攝像與后期很注重畫面色調與人物情緒的融合。在制作團隊中我看到有人偶制作師和心理咨詢師的名字,這涉及了該影片的兩個核心,果然都請了專業(yè)人士。網(wǎng)站的一個板塊有很多留言,標注了觀眾的年齡,發(fā)現(xiàn)中年媽媽居多,想想影片的內容這也正常。
人偶
人偶在劇中象征了母親對女兒的控制。人偶外觀很漂亮,不過沒有自己的感情,全憑他人玩弄。人偶沒有生命,卻有一副人類…
這種劇情其實還蠻吸引人的,媽媽陰暗的想要控制女兒的一面,刻畫的還不錯,以及女兒表現(xiàn)出性格的懦弱和想要反抗的復雜面真的表演的很不錯,但是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一直覺得應該是女兒的反抗一邊和母親斗智斗勇,結果是母親先表達了不想當母親了,大概也是看懂了女兒反抗的心吧,追隨父親去了國外。
表揚一下男主和父親,兩個助攻好手,男主鼓勵女主搬出去,鼓勵她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應該一味太順從母親,受母親擺布,就像人偶一樣。這一塊我一直覺得女主的性格太好了
其實這部劇吸引我的地方是當初宣傳給人一種“母親為了女兒留在身邊而去撩男主”的感覺。但是看了幾集后就發(fā)現(xiàn)其實編劇還是有深度的去探討母女關系的,而不是一種亂倫的錯覺。
其實我媽媽也很強勢,她覺得什么是對的就會反復和我說,讓我也樹立那樣的想法,雖然有些事情的確很對,但是我還是希望自己的決定,就像里面母給女穿的衣服都是帶著碎花,而我母親也是喜歡帶我去成熟男裝店買衣服(那些衣服又貴又老氣),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說什么,買回來我也是在她面前才會穿(我和父母分開?。?/p>
這衣服不適合你,快脫下來,換上上回我給你買的那件。
這男的不適合你,這種人怎么能做老公,回頭媽給你物色個合適的。
這工作不適合你,又忙又累又不穩(wěn)定,做公務員最好了,穩(wěn)定體面,適合女孩子。
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還不結婚?怎么還不生娃?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你這孩子怎么不聽我話呢,我是你媽,我這都是為你好。
如果你覺得以上對白有點耳熟,恭喜你加入控媽俱樂部。相信為數(shù)不少的媽,尤其是集體主義文化國家的媽是這一掛的。偶爾發(fā)現(xiàn)一部日劇展現(xiàn)相同題材,真是無比親切
媽媽,不當你的女兒可以嗎?:蕩氣回腸!母愛之深成毒藥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