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瘋魔,不成活”,這是《追月》海報的標語。
現在的電影宣傳大概是最契合現在人的社會狀態(tài)的,不是在發(fā)瘋,就是在發(fā)瘋的路上,上一次我進電影院看電影是因為《 涉過憤怒的海 》,宣傳是“弄他”以及一小排建議十八歲以下謹慎觀看,只差把發(fā)瘋的男女老少各種形態(tài)嘣到觀眾臉上了。
反正看上去主打一個精神狀態(tài)相當美麗就是了。
這讓我想起了《閣樓上的瘋女人》,這部被譽為20世紀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圣經》,其中有一個高頻詞就是身體。為什么女性很容易以自己的身體體驗為軸去寫作
《追月》
一個女人的戲夢人生,
一段過往的隱痛與真相。
她,在舞臺上,
是光芒四射的越劇名角;
她,在舞臺下,
只是渴望與兒女和解的可憐母親。
一個越劇之家的三十年恩怨,
一場遲到了多年的母子和解。
母子之怨,兄弟之隙,
缺失多年的父愛與母愛,
好像所有破碎全部聚集在這個家庭。
母親,會為了夢想出走,
母親,也會為了孩子出手。
當母親不再“無私”,
或許才是一個真實完整的女性角色。
而每一個母親,
都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成為一個母親。
每一個女性,
《追月》藝術是讓你瘋的東西,如果繆斯選中了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