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沒有詆毀創(chuàng)作者的熱情的意思,其次,我沒有詆毀藏族文化的意思。
詆毀這一切的,是胡雪樺自己。
對于在西藏生活多年的我來說,首先,我不接受這是一部藏族題材的電影說法。
其次,我不接受這是一部中國電影的說法。
典型的雜交品種,而且,是實驗室的變態(tài)教授的研制的失敗產(chǎn)品。
似曾相識的藏族服飾和道具,似曾相識的藏族語言……但這一切,都是一件外衣。胡雪樺在地球的另一端借用了藏族的元素拍攝了一個王子復仇記。
看過很多電影,有喜歡的,有痛恨的,有鄙視的,有嘲笑的。
唯獨對于這個電影,我只能說,胡雪樺同學,你拍出來,是詆毀和羞辱你看到和知道的一切。
看這部電影,只感覺到深深的羞恥。
《喜瑪拉雅王子》說到底還是國產(chǎn)片,情節(jié)不怎么吸引人的,很簡單,完全完全沒有懸念。就當是看一場少數(shù)民族版的《夜宴》,出彩的鏡頭都在藏族服飾和藏地風景中,至于蒲巴甲的裸露鏡頭被拿出來炒作,不知道是不是制片方的意思,反正挺失策的,滿好宣傳下拍攝地的鬧,偶對這個更有興趣。
但是看完之后,深刻的感受是,一個民族的信仰,即使你不能去認可,但你不能不被打動,看他們一口一句“天神啊”,初看是覺得好笑的,覺得很盲目,但這種想法是一剎而過的,心里其實被這種虔誠所震動。我想我們這代在年少時候接受的共產(chǎn)黨教育,不太可能成為我們終身的信仰,而恰恰我們又錯過了可以被灌輸、教化的最好時光,于是至少我是沒有信仰的,說起來突然覺得可怕了,一個人對世物沒有敬畏,是好還是壞呢?
其次作為一部愛情片,皇族兩代的故事都十分悲慘,我初為那個產(chǎn)子后死去的公主痛心,畢竟是年輕的鮮活的生命;而王后似乎忍受了更多年的煎熬,她真正愛的人近在眼前,卻只能無視,這在日復一日中是蝕骨的痛;而皇叔也未見得好過,而且他看上去就不像是該壞人;王子呢,他…
《喜瑪拉雅王子》一劇是胡雪樺先生會同扎西達娃、多吉才郎兩位老師共同編劇而成。扎西達娃老師憑著他對自己民族獨特的感悟,將西方的“哈姆雷特”完美地實現(xiàn)了“藏化”。我們有理由認為:在雪域高原神奇的土地上應該存在“哈姆雷特”式的愛情。也許這是對藏民族放蕩不羈性格的一個顛覆,但在廣袤的藏區(qū)民間,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愛情是屢見不鮮的,從《阿西各哇的淚》、《捎去的情歌》到《本倉姑娘》等等,一個個用眼淚和鮮血編織的故事千百年來在一座座帳篷間流傳,伴隨著龍頭琴嘶啞的低咽縈繞在雪域兒女的心頭,正是這樣,歷經(jīng)磨難的高原人才懂得幸??鞓返恼嬷B,才能在風霜雪雨中記住一個個千年不變的誓言。影片實際上是藏族文化的一個縮影,各種教派在這里共存,多種方言在這里流通,各地的藏人們在這里團聚,影片所折射出的信息難道不是所有藏人們?nèi)找蛊矶\能在輪回中前往的“香巴拉”圣地嗎?
一、宗教
影片開頭,白色天地間出現(xiàn)的長發(fā)巫師、雪湖、袖狗、極具穿透力的聲音等等,一切都在昭示古老的苯教將要貫穿全劇。王子拉摩洛丹從波斯回來,送給心上人一把…
【喜馬拉雅王子】好聽點叫改編,說白了就是沒創(chuàng)意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