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jié)撿的冷門,掐著點進去的,聽見檢票的工作人員說,哎呀,我還以為機器壞了,另一個說,那個時候都是黑白的。心里就明白,果然是老片!不過等一下,上個時候六七十年代應該是彩色電影了吧?
后來想了想,電影有彩色的,紀錄片未必,畢竟這是部扛著攝影機跟著主人公跑,走紀實路線的片子,更何況……人家是此類記錄片的鼻祖,當年也是低成本制作。
故事講的是四個男人從事著一種我們國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在美國曾經(jīng)相當具有代表性的職業(yè)——上門推銷員。
一身西裝,一頂帽子,一個公文包或箱子
—————————————————————
Maysles的片真的太絕了 第三遍看還是太絕了 他們知道真么叫intimacy 微妙到完美的距離 代替世人觀察的存在 同時也理解和抽象
—————————————————————
人物的gesture 和framing也很絕妙 每看一遍還是會感嘆 真的強 強中強
梅索斯兄弟寫美國精神的死亡。
就像鄰家的小女孩不斷的叫喊,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但是父母永遠聽不見孩子需要什么。
美國人生活在自己狹隘的時空中,每天的生活就是一種模式,重復,沒有新意,固定的臺詞,固定的動作,扶屌的角度都相同。
精確又充滿殘酷
?!?br>對推銷員來說,就是把貨物賣得更好,他們不可能像設計師那樣大紅大紫,他們沒有新的表達,就是大膽無恥的宣揚他們的好產(chǎn)品。
想起了那個日本情色導演的早期生活,他的導師教他臉皮要厚。說一些能夠和客戶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話。
海報是敲門,定格是敲門。
就像是上帝在你面前放了一扇門卻又永遠將你拒之門外順道加上一次次冷漠的眼神,時常被生活戲弄著還要被迫保持樂觀。
即使是紀錄片,每一個特寫鏡頭都是導演強加給觀眾的主觀情感,意外的喜歡卻討厭那個時代。
永遠也忘不了推銷員們被一次次拒絕之后含淚的眼神。還有在黑夜里的,大風里的,無人的高速公路上的,只能獨自堅強的背影。<圖片1>紀錄片的不斷革新之路,經(jīng)典的格里爾遜式被打破后一片祥和。
推銷員:西服禮帽真好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