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昆明的倒春寒繼續(xù)橫行,賈樟柯導演監(jiān)制的《語路》首映會,卻是一次讓主創(chuàng)、媒體、觀眾都開心放松的首映會,接踵摩肩的粉絲里聚集了各種人才,觀眾的拋出的問題段子味十足,天雷地火,堪比二人轉(zhuǎn)現(xiàn)場。
第一個提問的女生讓全場嘩然繼而開懷大笑。她說:賈導演,聽說你要來昆明,我昨晚去網(wǎng)上查了你的簡歷,你的第一部電影《武士》獲了什么什么獎,真是很幸運,我就沒那么幸運了, 我想問一下……我是云南藝術(shù)學院的學生!
一個小男生熱情澎湃的感嘆:看《賈想》的時候,封面上的賈樟柯看著很老,原來現(xiàn)實中還很青年??!一個外國朋友甚至抱怨,片子有“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12位入選人物只有阜陽阜愛協(xié)會的會長的張穎一人是女同胞,賈樟柯致歉說,在遴選這些人的時候,都是靠朋友推薦,自己朋友里男性多,所以推薦人物男性居多,以后要多交女性朋友。
這些雷人的花絮,使得現(xiàn)場不像一個嚴肅的首映禮,讓本來就熱烈的現(xiàn)場更加火爆,從去年帶《海上傳奇》到昆明,到現(xiàn)在半年有余,昆明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坐著的,站著的,加上全國各地趕來的媒體,四面滾滾而…
小資,毫無疑問每部短片都散發(fā)著文藝風格味道;
勵志,每個主角都是向你展現(xiàn)他多有夢想和追求;
裝逼,光、影、聲、音,不裝逼怎能體現(xiàn)眾導演;
短片,這就是十二部勵志小電影虛無章法的組合。
諸位導演的水準真是參差不齊,有的玩味到了一定境界,有的還顯稚嫩,而有的可能選擇了自己并不能勝任的題材。當然,作為一部集錦,我們不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判,但作為賈導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我們至少可以檢閱一二。
不想很裝逼的去講神馬敘事云云,我感覺用主人的自說自話去紀錄,只是很討巧
我覺得這個語路系列之所以好 是因為本子寫的好
不同的人 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雖然它們最后一個鏡頭都是walking 但是總能和片子內(nèi)容契合的恰到好處
本子只抓住了一個點 就是這個人最值得說的點 雖然只有三分鐘 但是能夠在這三分鐘里讓你了解這個人的幾乎全部 他的職業(yè) 他的生平和他最閃亮的點
點抓的很準 一下子就能狗吸引住觀眾 哪怕你對這個人沒什么興趣 但他的故事能夠吸引你繼續(xù)看下去
神棍節(jié)后的第5天,我在電腦前花5個小時看一個靦腆、微胖的男人絮絮叨叨的講他的創(chuàng)業(yè)史,他還是那么能說,但馬克?大衛(wèi)?查普曼看到會說:他已經(jīng)變了!
初次認識老羅是在網(wǎng)上看到一段他抨擊中國戶籍制度的視頻,情緒激昂,語鋒銳利,因為我也在北京待過幾年,雖然不會被人半夜一腳踹開門查暫住證,卻也知道大學畢業(yè)時同學為了留在北京而飽嘗的艱辛,所以對這個體態(tài)微胖的頗有好感,后來漸漸看了一些他的所謂的小段子和小故事。才氣尚可,聰明不少,思想活躍,行動扎實,一個30多歲老憤青的典型代表,這是我對他的最初印象。后來老羅從新東方辭職去辦牛博網(wǎng),網(wǎng)絡被鳳姐、小月月等一干人物所把持,了無音訊。我則沉浸在自己的工作、學業(yè)中,如航班固定來往,星辰只在舷窗上劃下軌跡,逝去的只有時間。
直到昨天,朋友推薦我看他2011年在保利劇院的演講,才知道這些年他辦學校去了。其實這些年我也不止一次動過辦學的念頭,從四六級培訓、到藝術(shù)類培訓、最后到公務員培訓,不是因為其它,只是我30年的人生幾乎都在校園中度過,積攢的經(jīng)驗和人脈都在這個行業(yè)…
【語路】2011年,Keep Walking,讓成功更近!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