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感動
從頭到尾
數(shù)學老師的單戀成就于早餐店女兒叛逆期的沖動
偶然于是必然的愛情結(jié)果還是單戀
一方是愛情一方是贖罪
這樣的相遇對我沒有感動
只是稍有新意的情節(jié)設定
忽悠了那么多警察 呵呵
這是個大案件么
簡單來說,導演強烈地希望打造一部擺脫電視陰影的電影。
受歡迎的電視劇改編成電影,是日本的慣技。然而電視受歡迎,往往因為強烈的獨特風格,成功吸引觀察。例如周星馳拍的電視劇常有“飲啖茶,食個包”之類的順口溜,觀眾看他的電影也期望有同樣的順口溜,滿足自己的愿望。
嫌疑犯X的獻身的電視劇神探伽俚略,正是特征式電視劇的代表,經(jīng)典的特征有︰1)招牌笑聲、2)深思模式、3)解迷結(jié)他。
電影中三個特征各出現(xiàn)過一次,招牌笑聲出現(xiàn)在不在場證明之上,深思模式在湯川與石神相遇,解迷結(jié)他只在片尾出現(xiàn)
如果我事先沒看原著,我會毫不猶豫地打上五顆星。光沖著福山雅治這個美型大叔以及科學家的偏執(zhí),就夠人不停腦中泛現(xiàn)出曾經(jīng)暗戀的數(shù)學老師抑或是看推理小說時一貫的精神壓迫。
非常理專注是我不曾理解怎樣植入人類大腦的最后的通關秘訣,所以做事有始無終。又何況是科學家或者偵探這種面對完全沒有頭緒的工作歷程,所以心里對此類特種人一直抱有崇敬甚至是膜拜的情緒。石神的愛情又或許只是將其對數(shù)學的狂熱錯誤地物化了,隨即魔鬼般做著一系列旁人稱之為感動天地的愛。天才往往沒有好結(jié)果,大概是因為分不清其真正稱之為愛的,是讓他變成天才的那種追求過程,還是這個凡世間感動人類的各類情感。
電影總體來說是不錯的,比起月九的電視劇,至少背景音樂很強大,感覺跟災難片似的。演員也沒有讓人失望,雖然之前看完小說我一直在想到底會讓誰來和湯川對戲,那么牛X閃閃的倆天才,其實除卻原著所言的滿臉橫肉,石神叫藤木叔叔來演才夠飚戲嘛。MA,那只是我個人的惡趣味。
那種孤注一擲的愛,現(xiàn)實中,應該是不存在的吧。就算有,也只是一個孤獨的理想家,在以愛為名…
看似幾何,確是函數(shù)。
真是巧妙。
數(shù)學家用空間想象去思考問題,物理學家先觀察再去思考規(guī)律。
不管是數(shù)學還是物理,終歸是科學的范疇。
然而世界上有很多東西,依靠科學仍然得不到詮釋,其中人類之間的愛就是其一。
因為愛,理智的人可以失去理智。
因為愛,科學變得毫無權威可言。
看完之后,出乎意料的意猶未盡。
非常典型的日本電影風格,慢慢悠悠,平淡到沉悶,開始讓你以為這是部平平無奇的對手兼好友警匪斗智片,然后又幾乎要演變成變態(tài)殺人狂與柔弱美女的畸戀片,包袱抖開了一層又一層,最后才知道竟是這樣的精心布局,這樣的深情,這才深深地被打動。
對石神的認識也是一直被推翻,他出場時十足是個陰郁連環(huán)殺人狂;等到母女倆驚恐無助的境遇下出手相助時,又道他是善良深情卻勇氣十足的平凡人;待到他打公用電話、教母女倆對口供時,觀者便在心里暗暗驚奇,這其貌不揚、一臉loser樣的猥瑣男居然有這樣的膽識和智慧;后來知道他的數(shù)學家出身、天才頭腦,心中的佩服一點點加深;但這時又看到他怨恨滿懷地跟蹤靖子,陰郁中透著惡毒,不由得生出跟靖子一樣復雜而絕望的想法:難道就要永遠受制于這樣一個變態(tài)么?等到他突然去自首的時候,所有人都大出意料,哇,原來錯怪他了,原來他要這樣犧牲自己。但是當最后一層包袱解開的時候,心情竟是說不出的復雜,他確實是殺人了,算不上無辜頂罪,但驚異與感動卻更加了數(shù)層,并為他的精妙布局…
看原小說的時候因為不是一氣呵成,所以居然看得幾近無聊,到了最后眼看著石神為了愛的那對母女快要成仁的時候,那個大媽就跑出來自首,真是讓我吐血。
最近看的VOICE,LOVE SHUFFLE都是和諧式結(jié)尾,已經(jīng)不想再看這類了。我寧愿結(jié)尾被寫成,石神大叔就義了,美里從此刻苦學習數(shù)學,長大后幫著破案什么的。這不又是一個羈絆了嘛,多好呀。
再說這電影里柴崎幸真是蠻多余的,不如把北村一輝那個妖眼男的戲份抬高,那多開心呀~哎,搞成現(xiàn)在這樣,反而是多出兩個角色的戲。
好吧,等有時候了再把小說補一下吧!
《嫌疑人X的獻身》2008,我不知道是在說電影還是小說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