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我所見過最具臺灣氣質(zhì)的——雖然這氣質(zhì)是我遙想出來的。
關(guān)于臺灣氣質(zhì),我有過三個深刻的印象:
一年多前,我在印度遇到了7-8個臺灣年輕人。大家一見如故聊的非常開心。他們看人的目光,干凈并且專注。知道我是一個人在異國背包旅行,一個漂亮的姑娘把自己備的維生素送給我,希望我平安健康走完全程。
之后,遇到了一對夫妻,男的來自以色列女的來自臺灣。老外老公因為在臺灣住了很久,中文都是咬著嗲嗲的臺腔。同行的北京姑娘曾經(jīng)因為他的口音偷笑了很久,我卻覺得,一副朋克打扮全身扎滿釘子無時無刻不在卷大麻的他,因為沾上了臺灣味,骨子里養(yǎng)成了謙謙君子
后來,一個好朋友去臺北待了幾天,回來不住的盛贊,說那里是一個節(jié)奏慢人情濃的地方,路上陌生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樣。如果你習(xí)慣了北京上海的生活,去臺北,很快就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從容和和善。
我非常相信她的判斷。雖然我從未到過。但是,她所說的那個氣息,就是我對于臺灣的想象。
《雞排英雄》讓我重新想起、并且日益堅信那個氣息。
其實,就編劇表演和拍攝來講
臺灣的電影很少看,綜藝比較多,雖然知道其中的八卦不代表臺灣生活,但視野還是被它影響著。
該片的投資應(yīng)該是不大的,人物也沒有什么特別俊美的,當(dāng)時幾個大嬸的樣子按我的審美比大小S還是耐看多了。夜市的生活,當(dāng)然不是像高級百貨店那么能上大雅之堂,也也藏污納垢之嫌疑,如盜版碟,如低胸妹。開夜市的無疑是弱勢群體,賣牛排的目標(biāo)是自己開一家牛排店,長期作夜市生意由于日曬少骨頭都出現(xiàn)問題;由于決定是議會作出的,所以開放商要賄賂議院;大家都在找輿論支持,一方是弱勢群體牌,一方是抓住污點打作文章。最終議員亮良心回歸。。。。
溫情的一點是:原來阿華的媽是當(dāng)?shù)繇楁溩尡槐苽牧镣靛X跑路,正是大人的世界小孩無法理解。不理解的,亮與華媽媽應(yīng)該是情人關(guān)系,但他的稱呼是;姆媽。 奇怪。
電影中很多閩南語,比較原生態(tài),但也費解。
哥對這部有著臺灣早期歌廳秀天王‘豬哥亮’與臺灣當(dāng)紅藝人‘趙正平’加盟的電影,簡直是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未曾想到,竟然拖延至‘望穿秋褲’的節(jié)氣才看的上。
而憑借臺語專輯‘保庇’火熱一回的臺灣資深藝人‘王彩樺’,在本片的眾多配角中,將夜市攤販的那種老板娘市井味,也表現(xiàn)的是惟妙惟肖。
讓哥差強(qiáng)人意的是男女主角‘藍(lán)正龍VS柯佳嬿’的銀幕表現(xiàn),也許在這么本土夜市主題的強(qiáng)大題材下,片中的愛情橋段反而會削弱許多。如果男女主角的邂逅還是跟風(fēng)以往臺灣青春嘔像劇的那些個老橋段。那愛情可就真的可有可無了。
如今每每觀看起臺灣電影,總不免將其任何一段的劇情與天朝的時下社會‘和諧’環(huán)境作對比。在我們八八八,每一攤都有一個故事,但是只有同一個夢想。就是祈求天公伯給我們一個好天氣,讓大家好好的做生意,安穩(wěn)的過日子。不可否認(rèn)臺灣也有貧窮的城市居民,更有那句“夜市討吃的人們,終年瞧不見太陽,很多人都是死于骨頭軟化?!?br>因為是賀歲片,況且這樣的影片多半是不允許杯具收場的,所以影片的最后以皆大歡喜作結(jié)尾。
“雞排英雄”一絕!庶民再次勝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