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由、正義和榮譽而放棄生命并不可恥!”
看完后許久沒有平靜,過了好長時間,才想著寫影評,內(nèi)心只有深深的敬畏??此埔磺卸加媱澋奶煲聼o縫,劇中每個情節(jié)都牽動著觀眾的心,內(nèi)心想著多想他們能成功(雖然失敗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可突如其來的,由于天熱換會議室的微小“變故”改變了一切,最終失敗了,正義的一方失敗了,我們深存遺憾,最后感嘆:只能說差一點天意!不管結(jié)果如何,敬畏這群為了自由、正義和榮譽而放棄生命的人!
好萊塢就是個商業(yè)機器,總是翻翻看世界上其他國家拍了什么賣座的,或者是可以吸引眼球的片子,然后翻拍。實在沒有,就翻自己國家的。
雖說兩部片子側(cè)重不同,可比較之下,就會覺得好萊塢的湯版太過英雄主義和主旋律。尤其是一群人亮出通行證的大義凜然的場面。
還是這部從音樂廳起始的史陶芬博格之旅更讓人能夠理解他的孤注一擲和“瘋狂”。作為一個熱愛藝術(shù)的敏感的知識分子,當他面對一個無辜受害的可憐的俄羅斯姑娘,他的感受怕是比一般人更甚。
相對于湯版妻子的溫婉可人,這個妻子對史陶芬博格的怨恨更加真實可信。德國人對史陶芬博格的爭論持續(xù)良久,更何況對于一個妻子來說,丈夫放棄了相守。
我認同這一版本,還原度更真實,演員更原汁原味;
相比之下,“Operation Valkyrie”就拍得比較山寨,比較業(yè)余(試問,所有演員都一口地道的美式英文,還看個屁?。?br>。。。我曾看過一些關(guān)于當時審判7.20密謀集團成員的錄像,由希特勒任命的“德意志人民法院”最高法官 Roland Freisler(一個典型愛對犯人大聲咆哮的做秀者,他的手上絞死過無數(shù)犯人,最著名的“白玫瑰組織”) 主理對Ulrich Wilhelm Graf Schwerin von Schwanenfeld上校,以及Job-Wilhelm Georg "Erwin" von Witzleben陸軍元帥的的錄像;密謀集團主腦von Stauffenberg從瓦爾基里行動開始就錯了一大步棋,在班德勒大街內(nèi)部有意見不統(tǒng)一者,并在其聯(lián)絡(luò)柏林陸軍的Remer少校是忠誠于希特勒的死硬份子,在逮捕宣傳部長Dr.Goebbels前,在電話中聽出希特勒的聲音,最后他依據(jù)希特勒的指示,迅速前往班德勒大街逮捕“瓦爾基里行動”的參與者。
據(jù)說阿湯哥為本片著實很上心
很努力的表演
但我只能說實際效果不好
本片恰恰在表演方面沒有預(yù)想的出色
所有表演都很平
看到最后
我還是沒能看懂這位獨眼龍上校
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唯一能看出他非常的理想化
故事本身依托歷史
應(yīng)該說還是很吸引人的
我想重點還是在于導(dǎo)演要把重點放在什么上面
想向世人展現(xiàn)什么
僅僅是歷史嗎
先看了Valkarie才看的Stauffenberg
事后證明這個決定還是十分英明的
- 重心 -
好萊塢版重點放在行動上,添加了很多扣人心弦提高緊張度的情節(jié),用交叉蒙太奇將雙方的行動疊加對照,從整體呈現(xiàn)局勢走向
德國版的名字Stauffenberg證明這個片子從根本上說是一部傳記片,視角都是從男主角角度出發(fā),呈現(xiàn)他的內(nèi)心
- 靈魂人物 -
再度證明一個演技欠佳的主角會拉低整個影片的水準,即使配角出色,聲光電效果加上刻意改寫得跌宕緊張的劇本也無濟于事
美國版在情節(jié)發(fā)展成功營造出大事件緊鑼密鼓的緊張氣氛,可惜對于角色性格的層次描寫不夠深入,沒能充分的表現(xiàn)出這個角色豐富的內(nèi)心,好不容易觸及內(nèi)心的部分也被Tom兄弟浪費了
時間漸漸流逝,當年帥氣逼人的靚湯慢慢變成了老湯,演技卻沒太大進展,通觀全片,男主角臉上翻來覆去就那么兩三個表情來回交替變換,沒有代入感
德國版以傳記片的眼光相近描敘了角色內(nèi)心的變化
雖然只用很短的篇幅交代他這十一年的軍旅生涯,從德國到波蘭再到非洲,而后轉(zhuǎn)回德國,勾勒出他對于納粹和希特勒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
同樣是重傷被送回國
看了幾個網(wǎng)友對影片的點評,好像沒有一個說好的。
可能我對片子不是那挑剔吧,又或者因為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部影片
所以我覺得還不錯
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局相信對德國歷史有些了解到都很清楚,
影片很好的營造了緊張氣氛,演員們也很好的刻畫出人物的心態(tài)表情
感悟: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另一個感悟是一個團隊中沒有不重要的成員,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扮演主角,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影響全局
【施陶芬貝格】和Valkarie對比著看 gute Rolle mit schwaecherem Buch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