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里充滿了日常細節(jié),幾乎沒有戲劇性,只有人物面對日常世界的情緒,這些人物沒有被賦予任何必須的職責和所謂的使命,只是在使用時間,尋找一種在自身看來正確的生活狀態(tài),其實,這也就是所有人的常態(tài),從這里到那里,遇見這人和那人,然后不斷地努力修正自己和世界的正確位置,卻總是不得其法,充滿了不足以表達的哀怨和無法表達的不滿。
當伯格被指責無所事事不務正業(yè)的時候,他激動地反擊:“我大老遠飛過來,給我弟弟修狗棚??!”這就是一個木匠該有的正常邏輯,可是在常人關于成功的定義里,木匠本身就是個失敗。還好佛羅倫斯也有和伯格一樣的邏輯:她看上了伯格對成功沒有任何渴望的樣子。這個愛情故事到這里真是美不勝收,因為它沒有鋪墊任何關于愛情的主題在里面,只是兩個快要老無所依的人,在幾次不得要領而莫名其妙無極而終的性愛之后,表達了對彼此的愛慕之情。
人年輕時的優(yōu)點會很明顯吧,這個男生怎么樣,喜歡帥的還是有內涵的,女孩很溫柔,不只是臉蛋漂亮,人也聰明...少做點錯事,在彼此心里留下點好印象。但過些年要負起些擔子再看呢?總有一些電視劇里干凈的白領和成功人士令人向往,不過,這些人都大多不好伺候。
到三十沒奔頭那時又是一個什么狀況:年輕時的優(yōu)點都褪色了,外面都是自顧自家,事業(yè)、家庭、愛情、娛樂,哪樣也會叫人沒法輕松。會像羅杰這樣腦子里每天想的都是抱怨吧。青春的志向沒往物質富裕方面靠,怎么看也都是這么個下場,都怪年輕時什么都想的開,現(xiàn)在你想不開才叫正常。如果永遠孤獨著一輩子,也就不要再想著再怎樣活得自我,把剩下的生命時光打發(fā)完也就算了。
很想看導演安排這么一個看不出有什么優(yōu)點的男人和一個還有幾年青春正在對放蕩生活產(chǎn)生排斥和反思心理的女孩怎樣擦出火花:可看到的都是些日常的家務活動。一個女孩幫一家富人干完家務,偶爾去聚會找找刺激;男人來到新城市已經(jīng)在家呆到不會娛樂了。兩人相遇,很簡單就可以上床,給看片的人不能帶來一點荷爾蒙反應
本來對本斯得樂的片子并不感冒,總覺得他只會插科打諢,裝瘋賣傻。
但這不是一部惡搞喜劇。
很平的片子,幾次情節(jié)上的反復也說不上有任何節(jié)奏的高潮沖突。
曾經(jīng)有過的那么些小小自我,點點傷人,逐漸積累,不斷逃避,乃至于強迫癥般的社交障礙。誰又能說自己身上就看不到一星半點呢?
誰又沒有過那種越發(fā)在乎談話對象,卻越是對自己的語言力不從心的經(jīng)歷?
也許每個人都需要那么一點reset的機會。
看了豆瓣才發(fā)現(xiàn)竟然不只我一個對女主角印象深刻。很絕。
好萊塢商業(yè)電影就像沒營養(yǎng)的人造雞湯,喝兩口感覺熱血沸騰,連續(xù)灌,不僅會消化不良,還可能“氣血兩虧”。再看看那些獨立電影,踏踏實實關注現(xiàn)實,不再為迎合而賣弄,拍出了真實感人,兼具思想性的細膩生活,就像為觀眾的靈魂在做按摩。
《格林伯格》就是一部美國獨立電影,人物狀態(tài)的敘述尤其細膩。雖然是一部喜劇電影,但身為喜劇演員的Ben Stiller一反常態(tài),在其中并不承擔喜劇角色,而是一個“掉檔”的中年人,一個生活的“l(fā)oser”,內斂下沉的表演很吸觀眾的心。
Roger Greenberg剛從精神療養(yǎng)院出院
【格林伯格】劇情緊張的劇情片 錯位的人生自有邏輯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