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視頻 & 插圖的版本,請戳戳戳
1960 年代末,一輛百福小貨車沖沖撞撞地行駛進北倫敦的格洛斯特新月街,它隨便找個地方停一停,一泊就是幾個禮拜,然后又向坡道更深處滑行一段,再停一段。直到最終,它駛進這緩坡的盡頭:劇作家艾倫·班尼特的屋子前。門牌號 23。
從車上下來的老太太衣衫襤褸,板著臉,高傲而焦慮。她就是 Margaret Fairchild,后來又給自己改名為 Mary Shepherd。Lady Mary Shepherd,我們的主人公,這位住在貨車里的女人。
「謝潑德小姐身上多重風(fēng)味的“香氣”被刻意鋪上的各種滑石粉覆蓋了,亞德利薰衣草總是最令人愛,而此時主導(dǎo)的是一種文雅的芬芳,可以說是她的氣味協(xié)奏中的第二章。」
劇作家艾倫的窗口正對著老婦人謝潑德的「家」。在他和這位老婦人進行了一場對話后——
(「以后我希望能請您不要用我的盥洗室了。大街盡頭就有盥洗室,請用那個?!?br>「它們有味道。我天生就是個愛干凈的人?!梗?/p>
很不喜歡電影以精神分裂的作家角度絮絮叨叨地敘說這個故事(看睡著了),但是這個古怪的老太婆的形象深入我心——明明是熱愛音樂的優(yōu)雅的鋼琴手,卻在教會彈鋼琴時被偽善的修女責(zé)怪“不順從”“不配當(dāng)修女”;被家人誤解,關(guān)進精神病院;逃脫后,誤以為自己撞死了年輕小伙子,住進貨車流浪街頭,周身穢物、散發(fā)惡臭,還被社區(qū)居民議論、嫌棄。
她可憐,但又倔強、戒備,不需要任何人同情和好意(“我知道!我會!我拿過獎的!”)。明明是個脾氣很臭的老太婆,卻在坐輪椅“滑雪”時開心得像個孩子
我看了今年拼女主獎項的幾乎所有片子后,終于忍不住了。因為瑪吉不是大熱門?,敿尤徊皇谴鬅衢T?瑪吉憑什么不是大熱門!
我不談有關(guān)這個片子的任何問題,我只談女主角。
要我說,所有英國老演員都是演藝界的國寶。我每次都被他們震撼,不在于他們的用力,而恰恰在于他們的毫不費勁。他們太妙了。就是所有的角色都不一樣。梅麗爾斯特里普是公認的美國演技之神吧,但我一直不贊同,她的大部分角色我都能看出梅麗爾來,盡管她已經(jīng)很努力了。可是,比如這部the lady in the van,這已不知是我看瑪吉的第幾部片子了,她,就是,不一樣!
奇了怪了,就放佛有一個閘門,開了就是另一個人,關(guān)了就是這個人,你完全不知道她怎么做到的。你從戲里一點看不出痕跡來。她所有的情緒都是那么自然,好萊塢演員獲獎大部分憑爆發(fā)場景,可是瑪吉在這部片子里就沒有什么情緒是爆發(fā)的,她只是一個年復(fù)一年的古怪的壞脾氣的老太太,可是她警惕的、小松鼠一般的眼神,她孩子氣的手部動作,她有時又是大搖大擺的肢體語言,一切都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讓人這樣信服,這是一個新人
麥格教授的演技毋庸置疑,特別贊。我想你們看其它影評都會看到很多辭藻來形容。這里就不綴敘了。但說實, 我覺得電影深度不夠。看完電影我也不知道導(dǎo)演要告訴我什么。至少它不適合拍成一個電影。
我認為我只是看到了一個女人的一生。她所遇所做恐怕沒有幾個甚至沒有人與之相同。這讓人無法產(chǎn)生共鳴,也確實不好評價她的一。 我不覺得她的生活有什么可悲,因為她自己過得很幸福,十分滿足,嚴格的基督徒使得她就會做出這些事情。
導(dǎo)演橫鋪直敘,沒有很大波折,不如說是寫了個人物列傳而已。我看得也是不能再平靜,就是從開頭就在等著她為何如此。等啊等啊等啊,直到我有點厭惡了劇情,純粹為了知道答案,才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揭開。本以為會戲劇性一些,比如男主做出實質(zhì)性行動去改變MS的想。 但實際也沒有,不過這個原因也可見一斑:這是個真實事件改編的,事實如此。而且,依照MS那樣固執(zhí)的性格,男主和她,鄰居和她之間的沖突也不難預(yù)見這樣的結(jié)果。而所以呢,她就這樣走完了一生。留下升華了人生的男主和一臉懵逼的我。
住貨車的女士:匠心精制的傳記片 不為人知的你自己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