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字幕,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感覺一直沒有被帶入。后來看到說這是一部女性片之類的標簽。開始往那個方向靠。快看到結(jié)束的時候還是沒太看懂,想上豆瓣找評說沒有滿意的,剁手指那段著實嚇到我,這才慢慢入了神看,也有了一點對這部片子的個人見解。也許,女性(尤其文青)都有某個沉浸私人世界的階段,自我陶醉,但是仍避免不了情欲與其他(當然這其中跟男人及他們的本性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你沉浸藝術(shù)的時候他們卻只想掀看你的裙底,得不到理解不了便使出毀滅手段)最終也免不了受其害,現(xiàn)實最終會像剁了女主的手指那樣,斬斷你的 翅膀,逼著你面對,之后你也許想過要結(jié)束生命,但是在嘗到死亡的恐怖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懦弱的,從此更加領(lǐng)悟生命的意義并積極面對,也許失去了什么,也許沒有。這只是一種蛻變,必然付出巨大的代價,最終能獲得幸福也不錯,人啊終究超越不了神,超越不了茫茫宇宙。
開頭小女孩對婦人講的故事很有意思,艾達和前夫站在山頂唱歌而失聲成為寡婦,當時那個讓人刻薄的婦人頓時被感動了。而本片的故事是講一個純潔的天使被性驅(qū)使和一個粗鄙的文盲在一起。我在看評論時有好多高贊的是這樣說的,“這也是愛情?”,“看完身體不適”。人們總是喜歡前面的那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而不愿接受和承認后面這個現(xiàn)實里經(jīng)常發(fā)生的偷情故事,人們向往《冷山》里那樣的純愛故事,盡管在兩人陰陽兩隔前才終于第一次做愛并且還留下了遺腹子這樣多么離譜剝削女性的故事??涩F(xiàn)實中人們總是會被欲望驅(qū)使
我關(guān)掉了電腦,腦海中只有一個情節(jié),它定格了好久好久,讓我不能忘記,那是艾達在決定把鋼琴投入水中時,自己用繩索綁住自己的腳,面無表情的,隨著鋼琴徐徐下沉,然后越沉越深,我看著她在水里的畫面,淚流滿面,真的好美,深藍色的海水還有與鋼琴融為一體的艾達,黑色的頭發(fā),白色的紗布,還有吐出的汽泡… …那一刻我真的想讓她就這樣睡吧,安靜的睡在海底。艾達突然開始掙扎,她就像她說得一樣,“死亡的滋味,好一個機會,好一個驚喜,我的意志選擇了生命,” 她好像從睡夢中驚醒,掙脫了繩索,沖出了海面,那一刻她不但獲得臣了生命,還獲得了她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一個比他心愛的鋼琴更重要的東西……,縱掙扎中開始的學習和到掙扎中結(jié)束的成果。她開始了新的生活和那只異類的指頭,而我開始懷念沉睡在海底的黑色的鞋子。
這是一部讓人寒徹心底的電影,畫面,音樂,還有無言的交流。
女主角艾達是一個有著美麗面龐的女人,蒼白的臉,平靜的沒有任何的表情,有時候我會幻覺她是一個精美的雕塑。這個人物的設(shè)置很精巧,她的成功之處在于
以前知道這是部獲國際大獎的電影,今天才慕名看了,深深失望,但有著相當?shù)目诒f明西方很多人對埃達的行為是贊同的,我作為兩個孩子的丈夫深感憤懣,西方普世價值觀見鬼去吧!??!看好這部電影的人表面上是對埃達追求所謂的愛情,音樂而同情,實際上是過分強調(diào)自己個人的自由和權(quán)利而置于他人不顧,這是極端自私。你如果碰到了比你配偶更合適的人,應(yīng)該先離開原配再去找你的性福,如果社會上每個人看見更吸引自己的異性都去上的話,你知道會傷害多少人么?難道為了自己追求共鳴,性福的自由,就該讓別人受到傷害?如果你的配偶先你一步遇到了比你更優(yōu)秀的異性,同時腳踩兩只船,這個時候你會為這樣的“愛情”“自由”喝彩么?回到電影中,埃達起初對于鄰居是抵觸的,情感有了變化是源于發(fā)生一次性行為和對方把鋼琴送回給她后,其實我覺得很多人沒看懂這一點,從而高抬了女導演。用我們南昌話講,有些女人非得上了才會順,不是我大男子主義,在床上把她搞舒服了她才會心儀你,埃達精神狀態(tài)從一開始就不太正常,所以更容易迷惑于此點
如果把片子放到殖民歷史的背景下,劇中三個主要人物可以看作三個文化歷史背景的象征。
斯圖爾特:早期新西蘭殖民者,與毛利人交易為營,由于長期跟自然環(huán)境和土著居民打交道變得‘粗野’。性格有暴戾的一面。象征著來自歐洲具攻擊性、掠奪性的殖民者,對毛利文化帶有壓倒統(tǒng)治式的傾向。
艾達:來自歐洲,深受歐洲音樂傳統(tǒng)熏陶,攜帶自己的歐洲文化,自詡高雅。此片中艾達無法說話,不做手語時寫字與人交流。象征著新西蘭近代來自歐洲的移民,代表的態(tài)度是與毛利文化相互探索的,有融合傾向。
鋼琴課:黃磊vs劉若英:那些我不能說出口的話,音樂替我表達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