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閱片量少。但我始終覺得 路導 是中國內(nèi)地 唯一一個沒有爛片的導演。張藝謀紅的發(fā)紫,撈金頗多,獲獎無數(shù)。可是人老了,還得有走眼的那一天。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覺得導演很偉大?;蛟S他講的東西都很生活化,身邊好像都有,很有代入感,對于我這種村里沒文化的人覺得影片很能打動人心。人都很普通,沒有巨大差異的年代感,地域文化的剝離感。抽絲剝繭的講了一個人的心,這個人是個大馬路上普通年輕漢子,他的身份無須太復雜,他有自己的良知,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普通到是不會見義勇為,是會考慮自己安危的。普通人沒必要做一個英雄。懦弱的善良人,不出意外,這是大部分人的代名詞,中國這個時代,不需要太多刻意的英雄,要做偉人,不付出點代價怎么行,我自私的說,沒必要這個代價。
從劇情來看。敘事流暢,講一個事兒的出發(fā)點,怎么樣讓他有波折,波折得似乎拿準人心,沒有刻意的做作,磨什么樣的劇情,有一種換我我也這樣的沖動在里面,太自然了。但人怎么都得有種追求吧,然后青年漢子就在追尋一種自我心靈的救贖,撫慰他自己的愧疚
文章的題目,是一部中國電影的名字,是它英文名字《A Lingering Face》的意譯。這部中國電影的中文名字叫做:《非常夏日》。在被中影局審查要求改名之前,它的原名叫做:《光天化日》。它的導演是不久前去世的路學長。
路導演剛剛?cè)ナ赖臅r候,有朋友問我他有什么特點。我想來想去,發(fā)現(xiàn)他還真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在與他同時代的婁燁、王小帥、賈樟柯、張元等現(xiàn)在被稱為第六代導演的一批人中,路學長幾乎是唯一一個始終堅持其作品一定要在中國公映的人。同時,他恐怕也是同時期這些導演中,作品最少的人。
《長大成人》(1995)、《非常夏日》(2000)、《卡拉是條狗》(2003)、《租期》(2006)、《兩個人的房間》(2008)是他所有的五部電影作品。他去世后網(wǎng)站上的新聞標題大多寫作:《卡拉是條狗》導演去世。這個位在五部正中的電影確實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我個人覺得,《卡》恰好是路學長作品的一個分界線。在它之前的兩部電影,都更個人化一些,而包括它在內(nèi)的后三部作品則更為市民化、社會化
崔衛(wèi)平:與自己談談
經(jīng)濟觀察報
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我越想談論“公共的”,越是有一股力量將我拉回談論“個人的”;我越是想要確立公共空間的起點,就越想要回到個人空間的起點;我越想努力去追尋公共理性與公共討論,同時也變得特別需要關(guān)注個人所面臨的實際處境。
在我論及“亮起來”的公共生活同時需要個人生活的隱蔽性作為保證時(見本報2012年4月9日第48版“敞開與遮蔽”),還沒有來得及談一個重要的東西——那應該也是需要隱蔽的對象——那就是:個人良心。談論這個對象時,需要小心翼翼,將光線調(diào)得暗一些。
人的良心與生俱來,就像康德說的“我心中的道德律令”,這也道出了那個深藏不露的位置。良心是從我們自身內(nèi)部發(fā)出的聲音,經(jīng)常就像另一個人在說話,聲音微弱得幾乎聽不見。它很少下命令,不催促、不緊逼,只是運用一種商量的、討論的口氣,因而這個人可以裝作什么也沒有聽見。
它提供了我們作為人不大不小的比例,是我們?nèi)酥疄槿说慕缦蓿俏覀冏陨碇疄樽陨淼某叨取K裼白右粯游搽S我們
非常夏日:不是宏大場面,好在短小精悍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