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ME看的片,下午場,5號廳,穿過爆米花香味的走廊,路過美國隊長3的展板和還沒撤換的功夫熊貓塑像,等著《百鳥朝鳳》開場。
一個并不復雜、甚至并不新鮮的故事。
田園牧歌的鄉(xiāng)村與景觀,東方古樸的師承與羈絆,時代車輪的碾壓與血汗。
這樣的帶有尋根和懷舊色彩的題材和主旨,不僅在同時期的商業(yè)大片的包夾中顯得那么的格格不入,甚至在中國藝術(shù)電影乃至中國文化創(chuàng)作中,也有點時過境遷。
并非不佳,卻總有些難掩的,不合時宜。
而不合時宜,似乎正是吳天明導演以及那一代電影人的際遇與宿命。
不合時宜首先是一種生不逢時。第四代導演算是中國電影史上最讓人扼腕嘆息的一代,比起第一代導演的興奮求索,第二代導演的葳蕤綻放,第三代導演的曲折前行,第四代導演,就像《百鳥朝鳳》中的游天鳴,甫學成出師卻被時代澆滅了所有的光榮與夢想。
他們成才于六十年代,沉寂于七十年代,待到八十年代能再觸碰攝像機與膠片時,卻多是而立或不惑的年紀,他們將壓抑已久的創(chuàng)造力連同時代賦予的傷痕和缺失一并澆注在了他們的作品之上,承上啟下
這世界變得太快了。
本來沒想看這個電影的,排片少,自己也沒多去了解。但是愛看電影的好朋友一呼喚,我還是一起去看了,仨人一起比較不孤單。
能讓我掉眼淚的電影太多太多了,能讓我哭成傻逼一樣的電影也不是沒有,但這種題材的我看的太少了。這么哭可能是因為黃河岸,嗩吶,中國農(nóng)村,上個世紀80年代黃狗,農(nóng)民,紅白喜事...
先從小處說吧。
雖然我沒在農(nóng)村待過,父母上學工作離開農(nóng)村也很早,我對農(nóng)村的記憶只有逢年過節(jié)回老家的那一點點,但是那樣的黃河河畔,蘆葦蕩,嗩吶調(diào)太催淚了。
電影主題就是傳承,我很自然的就想起爸媽的十來歲的時候在農(nóng)村,大概也是電影那樣的吧——樹林有鳥叫,村里有雞叫——吱呀一聲大門打開,是一個磚房土院。家里有兄有妹,院里有狗有牛,這樣的農(nóng)村都讓我懷念,聽著那些雞叫和鳥叫我都能想象到空氣很清新,還有柴火味泥土味,我們這一代,太多人雙腳都從沒有踏到過泥土上。比如我,真的很少去田里吧。
爸爸小的時候就是在老齊河長大的,在黃河邊,家里開著飯店,他排行老三
本來想給三星,但是看在國產(chǎn)電影給三星半??偟膩碚f這部電影本身是靠劇情和故事取勝的(與之相比的是靠明星、特技、特殊的敘述拍攝和炒作賺票房的),總得來說除了演員的精彩表演和前半段劇情,并無太多出彩的地方,比較四平八穩(wěn)。(這里不討論下跪還有別的因素,只討論電影本身)值得一贊的是,扮演焦師傅的陶澤如先生的演技,特別是在天鳴第一次出活后的師徒相聚,醉酒后的焦三爺?shù)莫氉鄬嵲谑橇钊速潎@。但必須要說的是,感覺本片有點虎頭蛇尾,前半段質(zhì)量上乘,但是后半段劇情又感覺流于套路了。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討好廣腚總菊之類的審查,后面的非遺局長還真是強行的正能量╮(╯_╰)╭ 還有洋樂隊來的時候,天鳴說的一句“吹啊,我們又不是來這里給別人舔雞巴的”,和之前劇情里的角色憨厚老實設定實在是相當違和。(可能我不是當?shù)厝耍俏腋杏X一個老實人突然說性器官蠻突兀的反正嚇到我了)。反正后面劇情也就套路了,我寧愿劇情悲劇得徹底一點讓人深思。不過作為國產(chǎn)電影,同時是反映傳統(tǒng)傳承問題的,還是值得鼓勵,至少比現(xiàn)在浮躁的商業(yè)片看得舒服
【百鳥朝鳳】我不喜歡這部電影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