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窗工約翰身患絕癥,妻子也消失無蹤,他開始嘗試為兒子麥克找到有一個新的家庭,他不斷的面談、不斷的抉擇著不同的領(lǐng)養(yǎng)家庭,他不愿兒子知道母親拋棄、父親死亡、自己被領(lǐng)養(yǎng)的殘酷事實,只愿兒子能有一個普通溫馨的家。
第一個家庭,有豪宅的富貴家庭,能滿足麥克所有物質(zhì)需求,想送麥克去別的學校;約翰更想要一個普通的家庭
第二個家庭,爺女孫三代的普通家庭,有一個能陪伴麥克玩耍的孫女;爺爺性格怪異并且不喜歡狗
第三個家庭,親生和領(lǐng)養(yǎng)了很多子女的家庭
單身父親命不久矣,3歲的麥克是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所以在他生命最后階段,就是要給兒子找一個靠譜的寄養(yǎng)家庭。
從影片中,我們也得知,男主的童年也很不幸,母親很早就離開了,父親是個卡車司機,四歲前都是父親帶他的,有時候把他放駕駛副座上。后來就是到處寄養(yǎng)長大的。所以,估計男主也沒有辦法把兒子寄托給哪個親戚了,估計他爸后來也沒了,影片沒說,可能是交通事故,也可能是跟男主一樣的病(是腦瘤?),會遺傳(小男孩以后會不會?)。
最后父親將孩子托付給了那個16歲就懷孕、后來不孕的女人
故事的“取景框”很好,一個身患絕癥的單親爸爸,想給三歲小男孩找一個家,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碰撞。既“討巧”、也真實(當然,這是基于真實故事改編)
男主雖然是硬漢形象,把最后全部的愛都傾注在為兒子找靠譜的收養(yǎng)人,但因自己時日無多,也不得不日漸無措,直到遇到一對特別不靠譜的收養(yǎng)人,情緒再也崩不住
故事的另外一條線是小男孩邁克,他逐漸意識到,爸爸可能要真的要像那只樹下不再動彈的甲殼蟲一樣離開這個世界
兩條線最后交織在最后一幕,邁克在最終收養(yǎng)人門前
喜歡這幾個畫面
父子同步的感覺好微妙
其實一開始我就猜到了最后爸爸會把孩子托付給那個未婚先孕想把孩子留下卻未能如愿以償?shù)膯紊砼?br>因為她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出于本能 簡單又深刻
而不是像那些其他的家庭一樣
或是想完成神的指令領(lǐng)養(yǎng)最后一個孩子
或是不能生育卻一直狡辯自己身體沒有問題連一個玩具都不舍得給小男孩
或是想著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小男孩的未來一點點都計劃好
-
小男孩喜歡puppy
“I want a puppy”
【默默無聞】讓你哭成青蛙眼的親情電影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