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的病因除了缺少家庭溫暖,對世界對他人失去希望以外,還有一個極其重大原因,就是對理想和現實差距的失望,特別是,對自己的失望。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受著大眾文化的盲目正能量,特別是美國文化中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理想主義毒害,讓所有的男生都認為只要足夠努力,自己遲早都會像喬布斯一樣成功;讓所有的女生都認為只要自己運氣足夠好,遲早都會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無憂無慮地永遠快樂下去。但是當我們的男孩發(fā)現其實自己其實根本不具備獲得世俗成功的品質的時候
這是一個寓言~
“誰都不是偉人,只是普通人”,這一事實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不斷被強調,直到被接受。從小到大,“拯救世界-->成為名人-->衣食無憂”,當理想在這樣的路線上前進的時候,我們也像BuzzLightyear那樣失去了飛翔的勇氣甚至一直手臂。。。
“接受自己的定位,你會活的更舒服”,這樣一句話可消極可積極。有的人接受了,于是徹底沒有了飛翔的可能,也不再理會那只斷了的手臂,斷了就斷了吧,反正我不能拯救世界~另一些人,既然我只是Toy,我就要做最好的Toy,我要讓需要我的人happy & enjoy,于是忍著傷痛接上手臂,盡一己之能。。。
電影中Buzz重新振作的能量是“牛仔需要我去就他”“主人喜歡我,需要我陪他玩耍”。不可否認,“被需要”的心理體驗是人的重要情感支持之一。但由此被激發(fā)的努力多少有點出于被動,“你是為他們而活嗎?!”。。。。教育中總是強調一個主動性,如果個人發(fā)現了并堅持他活著的目標和動力(具有強獨立性,不依賴他人的),這樣的內在動力和自我激勵不是更有意義?!
還有那個折磨玩具為樂的壞小孩Sid
和我同一年的電影誒~
看到巴斯的出場和他固執(zhí)的認為自己是個宇航員(?)的時候大概猜到會有一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大概就是每部電影里都會有的雞湯(……)畢竟承認自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英俊瀟灑獨一無二,只是個有千千萬萬一個車間里出來的同類的玩具,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大概除了這段記得最深刻的就是隔壁熊孩子家那段啦~
隔壁熊孩子熱衷于肢解他所有的玩具,但是哲學玩具也沒有因為它們自己身上遭遇的折磨而變得不美好。這里面大概也有深意吧,類似,至于你我是你那么多玩具里普普通通的一個,而你,卻是我的一生(?)
吶,這位熊孩子,你要對玩具好點兒~
因為短評寫不下啦所以寫這里。
以上。
面對新到來的”巴斯光年“,胡迪該怎么較好處理受寵地位被威脅的危機。
1.干掉巴斯;
2.像巴斯一樣有自己追求回太空的夢想,不想爭寵;
3.和巴斯談判,商量地位分攤細節(jié)。
胡迪拿車去撞巴斯是狠毒的,接下來繼續(xù)向家族撒謊也是小人做法??陀^來說,處于此種情況,是持著把受寵、在家族的地位放棄,還是持著爭執(zhí)的念頭真的很難讓我抉擇。
長遠一點想,第一種念頭,胡迪已經享受這些地位這么就,說放下絕對不是輕輕松松就可以干成的事情。但如果真的放下了,變成家族中普通一份子,和家族偶爾聊個天,聚個會
[玩具總動員]
說實話,這么多玩具里面我可能個人最喜歡巴斯光年和胡迪,因為他們兩個最有領袖氣氛,而且搞笑和感動成分都特別有意思,相對來說我覺得玩具總動員可以說是動畫片,電影里面比較經典的一個IP了,我覺得他的情節(jié)特別好看,而且玩具設計的特別好看,可以利用電影來宣傳他的周邊,而且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有好萊塢影帝參演,確實拍的很好看。
玩具總動員 故事簡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