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陸三,可能您沒聽說過這個名字,認定叫什么二什么三的都不是什么好鳥,不過沒關(guān)系,如果我說出我家大名鼎鼎的那位您就知道了,陸川,這回您知道了吧,就是玉樹臨風(fēng)的那位導(dǎo)演,很有名的,看了我們的名字您就可以想象得出,我沒他那么帥,阿川的名里是三條豎,是縱的,看起來就像雄赳赳氣昂昂的大雞巴,精神抖擻,而我這名字只有三道橫,疲軟不說,怎么看還怎么像額頭上的抬頭紋,未老先衰。
阿川是我的弟弟,也可以說是哥哥,隨便怎么說,因為我們是在同一個時刻從同一個子宮來到這個世界上,誰先誰后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爸爸還沒說已經(jīng)先嘆氣了,總是這樣。我只知道當(dāng)我咧著大嘴第一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所有在場的人都被嚇傻了,幾個護士奪門而出在走廊上狂吐,接生的大夫順手操起根止血鉗子沖著我以防不測,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只是長得嚇人罷了,我不想傷害任何人,看我火柴桿一般粗細的胳膊腿又能傷害誰呢,我傷的只是父母的心。產(chǎn)房另一端是歡呼雀躍的人群,父親也丟下我跑到那邊去了,那里躺著剛剛與我分別的阿川,他嚎得震耳欲聾引人注目
序:
這是一部非常沉重的電影。
很小的時候,就從課外書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殺,小時候只是一味地咬牙切齒,還不曾有更多的感受。之前看過兩部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一部《屠城血證》,一部《南京大屠殺》,前者對屠戮和奸淫著的筆墨更多,后者在故事流暢性和具體場面掌控上更好(小學(xué)看的片子,草鞋嶺一段印象很深,陸川在機槍屠殺段落時機位上似有借鑒),但給我的感覺并不比書上更具體,尤其是兩個都試圖以一對中日夫婦的悲劇作主線,太矯情,其實思路并不必八十年代中日蜜月期時拍的《一盤沒下完的棋》高明多少。但當(dāng)看完《南京!南京!》,我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看見馬路兩邊密密麻麻的人和車輛,忽然有種陌生感。這就是我剛才在電影里看到的那個滿目瘡痍的城市?我不知道其他人看這電影時會不會這樣,這部電影讓我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恐懼感,先不管這電影其他方面怎樣,至少成功地將氛圍調(diào)適到位了。或許客觀來說,影片本身在血腥和殘酷上在我看過的電影中,離極點還遠,但也許是我不停自我暗示“這是我腳下的城市、這是我腳下的城市”的作用吧
【南京!南京!】2009年,可以有,但是真沒有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