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廣東臺的某個電影節(jié)目在介紹這部片子,感覺很有趣。
重要的是,里面有哥哥和吳倩蓮----其實純粹是想聽聽后者的國語式白話而已~~
雖然跟《東成西就》對比起來,搞笑程度有些不滿,但總算款式是差不了多少的。哥哥在里面一樣是那樣深情,在追求佳人的路途上幾經挫折,但最終還是抱得美人歸。她拍古裝片,尤其是港式武俠古裝片,總有一種不搭調的感覺。全片因做作而顯得美麗,或許就是因為做作才顯得搞笑吧。
只不過那個字幕看得人真是痛苦,要么就出粵語字幕,要不就別出字幕。不然明明就是粵語配音,卻偏偏搞國語字幕。我聽得正歡,不小心瞄到底下的字幕,就覺得搞笑程度降了一級。
把臺詞當做歌詞來唱,很不錯,像是歌舞片~~我喜歡。
賀歲片,就是賀年的電影吧!還是不太自信賀歲片,豆娘了一下。出現(xiàn)的字眼——熱鬧好看,就是賀歲片的特別。
這要求與商業(yè)電影有何不一樣呢?再往下看,更讓人咂舌?!锻睹麪睢贰冻啾凇愤@一檔的電影也沾上了年的喜氣。
在此看來,每個出品集團都會考慮電影的票房問題。因此都會故意的將電影的上映期拉到與春節(jié)或者元旦相近的時間,然后每一個都灌上了賀歲片這個名字。
如果賀歲片有門檻的,來參加這檔期的需要一個關卡。這些片在走到賀歲門口的時候有人問:老板,你賀了什么?難不成《投名狀》說賀了個投名狀,《赤壁》說賀了一場破壞性的大火,《集結號》則是賀給開年一路悲傷了……
賀歲檔期,都是一個噱頭。沒有信仰的人只是來哄搶熱鬧。
真正的賀歲片,你需要看看香港的電影。但隨著二十一世界的到來,那種賀年的氣氛都慢慢丟失。新一年沒有過年是什么樣子的概念。
經典可數(shù)的賀歲片《花田喜事》(93版)、《九星報喜》(98版)、《東成西就》(93版),故事有情有節(jié)。
這種以香港特有的搞笑方式,將笑點整入于故事情節(jié)當中。每每讓人忍俊不禁
好久看不到一部徹底的神經喜劇了,如今的電影都喜歡往苦大仇深上靠,板著臉生怕有人指著鼻子罵自己低俗惡劣浪費膠卷。也許他們不知道,有時候,我們只是想快樂一點。
《九星報喜》就可以做到這么沒心沒肺大團圓,這片子配樂配的天上地下,歌舞之豐富亦人瞠目結舌。沒有深度沒有廣度卻足夠熱度,只想令大家玩得開心,也算是專業(yè)精神一種。
哥哥已然作古,吳倩蓮美的有些冷清。放到這癲狂的故事里愈發(fā)顯得落落寡歡似的,也唱了也跳了,就是不對勁,那沒也辦法。黎姿當年純樸嬌憨,只是沒有日后氣場。
知道物是人非后,再看當年這一群人以專業(yè)精神折騰出來的神經劇,竟然咀嚼出了些許凄涼。
《九星報喜》賀歲片你怎么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