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取得有些消極。其實是想說說這部電影于我積極的意義的。所謂的無奈也只是與理想狀態(tài)相比的現(xiàn)實罷了。但從現(xiàn)實到書稿,從書稿到電影,F(xiàn)ran?ois Bégaudeau 實現(xiàn)、記錄以及演繹著的不過是四面圍墻之間(entre les murs )發(fā)生的故事,無褒無貶,也無謂積極與消極了。
然而理想總是用來與現(xiàn)實作比較的。相信很多人無法接受電影展示的也是真實得不能再真實得巴黎。而在這樣的想象里,F(xiàn)ran?ois也不是一個完美的老師,于很多人,當然也于他自己。面對學生的質(zhì)疑,無論是不懂事的還是合理的,這位老師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多半是驚訝, 是觸動,是無奈,然而也免不了法式的詭辯。
毫無疑問,Bégaudeau面對的是一幫問題街區(qū)里的困難學生,又是處在那樣的年紀。這樣的無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其中卻總有一種前行的力量。很難說這種力量源自何方,是Bégaudeau本就有的,是學生的觸動,還是教室所帶來的,但我想也正是這種力量激勵著Bégaudeau記錄下教室里的點點滴滴,辛酸或是期望。這未嘗不是給生命加注一些意義。
去試著在無奈中前行
“評委會全體成員這次能達成一致,出發(fā)點就是這部電影的藝術(shù)性。這是一部挑不出瑕疵的電影:所有演員的表演——神奇;影片中體現(xiàn)出的對社會現(xiàn)實的針砭和寬容——神奇;整個劇本以及其中的每一句對白——神奇。這部電影擁有你想在電影中看到的一切?!?br>——肖恩·潘談“金棕櫚”獲獎影片《課》
洛朗·岡泰:虛構(gòu)比紀實更真實
憑借處女作《人力資源》(又譯:《人性掙扎》)一鳴驚人的法國導演洛朗·岡泰,被視作是法國影壇最重要的五位新銳導演導演之一?!度肆Y源》為岡泰贏得了2001年法國電影愷撒獎的最佳電影處女作獎。同年年底,他的第二部作品《時序年代》上映,還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獲得了表彰當年優(yōu)秀電影的堂吉訶德獎。2005年的作品《南方失樂園》參賽威尼斯電影節(jié)之后,洛朗·岡泰的名字一時間成為話題焦點。
作為一位履歷上只有三部電影,并且從未染指三大電影節(jié)獎項的年輕導演,憑借個人第四部電影就斬獲金棕櫚殊榮,岡泰的成功來得有點“太順利”。甚至,現(xiàn)在在中國,媒體對于他的姓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譯法,康代、坎迪特……花樣百出。畢竟
與其說是對師生關(guān)系的一種闡述——不如說是對一個理想社會的探索。最后那個很拽的女生居然自己看了柏拉圖的《理想國》,老師嘴角的笑意——很說明問題啊~
從中國學生的切身經(jīng)歷來看,老師絕對是一個沒話說的好老師。關(guān)心學生,不輕易生氣,講道理,細心,有耐心,尤其對象還是那樣一群學生。
這群學生在課上愛講話,吃東西,和老師頂嘴。當然,他們也會指出老師的錯誤,但大多時候有鉆牛角尖的嫌疑。
這里有非洲人,中國人,白人,黑人。他們都不是法國人,住在貧民窟中,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法國人。他們敏感,偏執(zhí),有深深的不安全感。也許這正是他們作對的原因。
老師真的想了解他們,而卡爾的回答是: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一個法國人,一個歐洲人,一個曾經(jīng)從事三角貿(mào)易的白人,都知道我們黑人些什么?
三角貿(mào)易已經(jīng)成了歷史書中的章節(jié),奴役也已經(jīng)成了歷史,非洲人和亞洲人在歐洲人的課堂上刁難老師,然而,成見永遠不會消除。
柏拉圖的理想國永遠不會實現(xiàn)。正如柏拉圖的困惑一樣,我們和他們只能不斷的提出新的問題,卻永遠找不到解決的辦法。而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著盡量使它更好些。這個學校的老師,尤其是他們的班主任,一直在努力。我想知道些什么,我想聽你們說說你們的生活,你內(nèi)心的想法
“墻壁之間”是不是建議翻譯成"心墻"啊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