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幾集,真的很不錯。印象最深刻的是末代皇帝和他的妻子婉容,文繡之間的故事,節(jié)目讓我們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了解故宮生活的點點滴滴,了解社會的動蕩和不安。原來他們也只是愛熱鬧怕孤獨的普通人,曾經(jīng)掌握著國人生殺大權的皇帝也會步入平凡,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時代的進步。有點遺憾但是很慶幸沒有生在那個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最近在看《上新了,故宮》
第一季已經(jīng)全部看完了。
原來那些樸素的古代房屋下面藏著這么多秘密。那個沒有機器的時代,手工藝人一點一點的精雕細琢。只有皇家才可以聚集那么多能工巧匠。令我驚奇的是,在每一個看不到的房梁,每一個窗戶,都是精雕細琢,紋飾精美。一個巨大宮殿的建成,地下是牢固的地基,是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和防火設施,是之前十幾年的設計和籌備。
當皇帝也不是輕松的,要早起讀書,也佩服乾隆的廣博知識和審美。也像評論說的那樣,現(xiàn)代人太追求速度了,像這些費時費力的作品
期待已久,故宮本身就足夠吸引眼球,加上鄧倫、周一圍的加盟,令人好奇600歲的故宮和年輕的演員會擦什么樣的火花。第一集略感失望,故宮是美的,神秘的,嘉賓是認真投入的,未開放區(qū)域的首度公開也很令人興奮,但是,廣告植入也太多太生硬了吧?故宮自身就是牛的不得了的品牌,贊助商鳴謝一下甚至冠名都可以,能不能不要把跟故宮沒什么關系的商品動不動來一遍廣告?很掉價的好嗎?貓過于搶鏡,刻意賣萌就討嫌了。解說詞寫的水平也差點。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推廣故宮文化是好事,可是總體感覺有點本末倒置了
安利過無數(shù)遍的上新,慢慢漸入佳境。讓文物活起來是文化復興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個符號,除了文物、建筑等外,六百年紫禁城的人文故事也是歷史組成的一部分。鄧倫同學和所有來到故宮的朋友一樣,敬畏、好奇、有點小懵懂,不同的是帶我們揭秘的是沒有對外開放的地方,讓大眾多一些視角了解故宮。穿越過時空之門眼界大開,六百年繁華歷史碰撞時代,這就是上新了故宮。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倦勤齋里有扇暗門,直通乾隆的“秘密花園”,不少人說這是乾隆對自己的關照,對江南的眷戀等等,我倒覺得,其實這里是乾隆的一個“職場洗手間”。
都聽過那句話吧:每家公司的洗手間,都是職人的心酸收留場。
大到被老板罵,被同事懟,小到透不過氣了,煙癮犯了,屁股坐麻了……都會選擇去廁所待會兒。
整理好之后,出來繼續(xù)扮演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成年人”。
細想想,廁所真是一個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中可以遠離工作的絕妙存在,有事沒事躲進去,有種大隱隱于廁的縹緲感。
【上新了·故宮 第一季】《上新了?故宮》建筑簡介整理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