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傳播極快速的今天,還有多少人喜歡用寫信的方式來交流?應(yīng)該很少吧!但我很喜歡信的方式,更能讓人靜下心來感受!
影片中的社會現(xiàn)象在我們正常家庭中是難出現(xiàn)的,但它所講的“歧視”卻是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講歧視或許太強硬了一點,換句話說歧視也就是一種社會人的不平等!只是這種不平等能失衡到什么程度,人們可以接受到什么程度!
也許影片的劇情很老套,最終的結(jié)果雖然不是那么的現(xiàn)實,但的確那是人們所憧憬的結(jié)局!而其中的過程何止那么美好,每天的生活更需要持久的毅力!
逃避是人們心中不停涌動的寄生蟲,頑固不化!面對,總是迎來各種各樣地阻力軍,你是選擇勇往直前還是臨陣脫逃?不到事情真正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你是不會真正了解自己的!我更相信人的心,相信烏云散去終會撒光芒!
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會有很多的歧視,因為你胖你被歧視不能穿漂亮的衣服,因為你丑你被歧視不能追求自己喜歡的人,因為你成績差所以你不能和好學(xué)生成為很好的朋友,因為你被感染了艾滋所以你不是一個好人,因為你是殺人犯的弟弟所以你也是一枚定時炸彈?
至今為止我從未想過,一個人有什么樣的資格可以去歧視另一個跟自己平等的存在?
但是社會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就是這樣的,被歧視是理所當(dāng)然的。
先看了東野的書,接著就看了改編的這部電影。
看書的時候真的覺得怎么會有這么無力這么無奈的感覺?
明明不是自己犯的錯,為何一定要讓自己來承擔(dān)后果?成績優(yōu)異也不能進入自己想去的大學(xué);有不錯的才能卻也必須放棄自己的夢想;好不容易找到兩情相悅的伴侶也不得不放棄逃離;不停地換工作,不停地搬家,不停的離開一個又一個就快熟悉的圈子,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建構(gòu)新的“城堡”。人生那么長,未來那么遠,卻好像渺無希望,不得不一輩子都背負著“殺人犯的弟弟”這樣沉重的包袱。到底是為什么會弄成現(xiàn)在這樣的局面,到底是誰的錯呢?
電影和書不同
我是沖著東野歸吾去看的這部電影
但是我沒有看原著,我不知道相比較原著這個電影可以值幾分
但是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本應(yīng)該感動,但卻沒感動起來....
主要的原因,我覺得演員不太給勁兒,尤其澤尻英龍華(這名字改的...)
對她最好的印象就是一公升眼淚里的那個跟病魔抗戰(zhàn)的女孩
可是之后她給我的印象就是,很拽,很自大,演技上我并不覺得她有多
出彩,但她經(jīng)常流露出一種虛假的表情,尤其是在這部電影里
還有就演哥哥的那個演員,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也沒給我留下什么印象
哭哭啼啼,也許這就原著里哥哥的個性吧???
如果山田孝之也同樣不出彩的話,那這個片子,說真的,除了劇情還不壞以外
沒什么值得稱贊的了,弟弟的感情,還有微妙的心思,被山田演出來了
會讓我站在了弟弟的立場來看片~
當(dāng)初是沖著東野圭吾的大名去看這部電影的,以為是部推理作品(因為沒看影片介紹),卻發(fā)現(xiàn)是部社會寫實作品。
其實這種情況在每個地方每個國家都有,而對于影片中那些歧視罪犯親屬的那些人,作為觀眾都會對這種行為感到氣憤。但如果真的現(xiàn)實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有多少人會敞開心胸來接納這樣的人,多多少少心里都會產(chǎn)生避而遠之的想法吧。
當(dāng)然這部影片并不是在探討那些歧視罪犯親屬人的行為是否應(yīng)該,而是作為罪犯親屬的當(dāng)事人,應(yīng)該如何面對生活。影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位會長一句話:
不是要尋找沒有歧視的地方,而是要在這個環(huán)境下生存下去。
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既然要生存下去,就要勇敢面對周圍的一切。片中最為讓人佩服的就是由美子這個角色。作為女性她勇敢面對周圍一切的事,哪怕自己喜歡的人是罪犯的親屬,哪怕自己的女兒被人排擠,她仍然無所畏懼勇敢的面對,勇敢的活著。
血緣關(guān)系是斷不掉,一味逃避只能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中。最終弟弟還是坦然面對自己的哥哥,那個為了自己而犯罪的哥哥。最后哥哥看到弟弟的表演,激動感動以及幸福的眼淚
看標題一直以為又是類似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般的純情劇,所以下好后一直放在硬盤里沒去看。結(jié)果因為《間宮兄弟》而對沢尻繪理香印象深刻,所以在查資料時知道原來這個電影里也有她,立刻就重新翻出來看了。
原來是關(guān)于兄弟兩的,在《間宮兄弟》之后再看這部作品到確實很有緣分了。沢尻繪理香在里面有多種扮相,都很可愛,不過媽媽扮相還是太成熟了,尤其頭發(fā)挽起來的模樣,看來還是錄象帶出租店員最大啊。又一次看到山田孝之,結(jié)果和《白夜行》里一樣苦哈哈,現(xiàn)在只要看到他這張臉就會覺得現(xiàn)實好沉重,雖然在《午餐女王》中有輕松的角色,但總覺得還是沉重了點,希望下次能演一些真正輕松的角色。
看到他在說相聲的時候,就立刻想到《虎與龍》了,果然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常常能做的很好,就象村上在《悲哀的外國語》里寫的那般。
片中三人坐在一個店里吃的似乎在電視里看到過,那餅一看就很好吃,可惜國內(nèi)沒這種店,似乎日本到處都有這種好吃的小店,而我們身邊除了麻辣燙再無其它,當(dāng)然不是貶低麻辣燙的意思,身邊喜歡麻辣燙的人也有好多
..影版的居然比SP版的分高o.o
我的觀看順序是 龜梨版SP→原著書→這一部的電影版
說實話 明顯龜梨版更忠于原著 而且龜梨版的人設(shè)更貼 我是特別推薦看龜梨版SP的!
這一版改編有點多. 一樣的片長.可是節(jié)奏差SP版不是一點兩點. SP抓住了重點.時長該押在哪部分非常明確。然後跟著節(jié)奏看.情節(jié)很完整。這個電影版剛開始就交代得模糊些。
人設(shè)上.
龜梨的少年氣比山田強很多.而且歌聲確實美~ 龜梨君演繹中呈現(xiàn)出來的氣質(zhì)我覺得更貼合直貴. 山田太過溫潤 爆發(fā)的時候不夠歇斯底里
《信》最后還是感動的哭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