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樓主因為嗑呂何西皮,主觀性太強了。并且也侮辱了馬景濤的演技。呂洞賓看白牡丹和何仙姑的眼神是不同的。有眼睛的都能看出來。
呂洞賓看何仙姑的眼神的確稱得上親切,但也僅僅是親切、欣賞。卻不是什么深情款款或者深沉或者柔情憐愛的眼神。因此只能說是義,兼或帶點迷茫。
至于呂洞賓看牡丹仙子/白牡丹的延伸,對比何仙姑,能看出明顯的不同。就是那種專注、心疼、憐愛、柔情、深沉的眼神。如果你說你看不出來我也很無奈。但是我覺得馬景濤演的相當(dāng)出彩,他看白牡丹/牡丹仙子的眼神一眼就能能讓你看出來
最后的最后,白牡丹在橋上看著騰云駕霧的呂洞賓
笑著說:“八仙??!”
揮手言:“再見啊,再見”
提醒著我這個看客,劇終了,該散了。
思緒還在湖上那一葉扁舟,白牡丹依偎在呂洞賓邊
流著淚綁著發(fā)結(jié)。
又回到牡丹仙子手持紅葉問東華為什么仙不能有情。
三世情緣,到最后落了個不相認,不相識。
恩恩怨怨化開了,也就不再見了。
緣解了,也就盡了。
不情重不生娑婆
物換星移,人事全非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天地之極并不是呂何二人在男女私情上的表白,而是直面兩人對彼此關(guān)系的困惑,化解疑慮。
因為是何仙姑先表明,要陪伴呂洞賓一起留在這里。呂洞賓覺得沒必要讓仙姑也折損在這里,怕何仙姑對自己動情,完劫不復(fù)。所以直接問出口,有句話不吐不快,何仙姑是不是喜歡呂洞賓?
然后何仙姑沒回答,反問呂洞賓。
呂洞賓讓她別岔開話題。然后兩個人一起回憶了共患難的光輝里程。
接下來呂洞賓說了一句關(guān)鍵的話,經(jīng)歷了這么多,我呂洞賓應(yīng)該要對娘子動情的。
很多人故意忽略了“應(yīng)該”這兩個字。
一生一代一雙人, 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 天為誰春!
每次讀到納蘭性德的這首畫堂春,我都會想起牡丹仙子, 想起東華上仙, 想起東游記!
即便隔著十多年的時光回望, 我依然會在聽到逍遙游的曲調(diào)時,覺得俠肝義膽,依然會在聽到相思無解的前奏時,覺得潸然淚下, 依然會糾結(jié)于牡丹東華的三生情份, 想起紅葉題詩, 心疼于牡丹這樣的女子, 至情至性, 為情所困, 卻始終,情深不悔.
看完我寫的這篇長文可能需要點耐心,里面穿插配了一些東游記的美圖壁紙海報~
所以直接用微博頭條文章的形式發(fā)表:[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76707066970609]
看到《東游記》的豆瓣網(wǎng)打分情況和一些短評討論內(nèi)容,明顯感覺有些沒仔細看懂劇的路人觀眾低估了東游記的經(jīng)典程度,又在這里看到東游編劇原創(chuàng)人[白衣一劍]耐心答復(fù)劇迷很是感動,所以激發(fā)我站在20多年看劇的多角度以及東游能吸引我的成功方面寫了這篇文章。我認為就《東游記》這部劇本身而言,至少是值得8分以上的!
《東游記》里的情與義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2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