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已死》
最近莫名其妙地迷上了湯姆·斯托帕德。雖然《羅》還是我看過的第一部他的戲,但早在之前戲劇課上,當(dāng)老師說有個英國作家給《哈姆雷特》里冤死的兩個同學(xué)專門寫了個戲時,我就已經(jīng)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好感。這個借用莎翁原文的劇名,本身就已戲謔味十足。于是覺得這個劇本肯定好玩得不得了,大概會像《傲慢與偏見與僵尸》那樣惡搞一番原作,而誰敢惡搞莎士比亞,那他肯定不是尋常劇作家。所以興沖沖地下了電影來看??赐曛蟛庞X得,天哪,我這個人真是太低級趣味太naive了,而湯姆·斯托帕德,那真是男神無疑。
————————————————————————
《羅》絕對是一個反類型片。撐起《哈姆雷特》主線劇情的王子,國王,奧菲莉婭等人,在這部電影里全成了配角,不過偶爾出來走走過場而已。而原作中的伶人和跑龍?zhí)椎拇髮W(xué)同學(xué),一下反客為主成了鏡頭和臺詞擔(dān)當(dāng),兩位同學(xué)還成功地占據(jù)了片名的有利位置??砂宴R頭聚焦到這兩個冤死鬼身上,是想要講什么呢?講他們?nèi)绾斡薮?,如何受人指?/p>
如果愿意,可以將其視作一篇對以“哈姆雷特”為名的存在問題的電影論文,從開篇的76次擲硬幣游戲到片尾“we are on the same boat”的象征實(shí)體,總是言過其實(shí)卻不驚波瀾的冷笑話總是帶來一股被戲劇敘事要求所不斷催動的森然寒意,那道我們用以區(qū)隔戲劇與真實(shí)的邊線:真正的存在與真正的死亡,也就被不斷挑戰(zhàn)與模糊,方法是用戲劇團(tuán)來連接哈姆雷特所寄身的戲劇邏輯及吉羅二人所寄身的“真實(shí)”邏輯,當(dāng)詭異的76次硬幣朝上介入他們的也就是我們的現(xiàn)實(shí)之后,哈姆雷特最終的被戲劇所拯救,以及他們的死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熱評錯了!Hamlet最后一句話是福丁布拉斯說的:去,叫兵士放起炮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