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道這部片子起就對這部片子很期待,感覺日本人拍這種題材的片子會很有味道,而且片子從編劇、導演到演員都算得上一流,所以在朋友那里看到這張碟,就搶來了先睹為快。
影片開始20分鐘...我和朋友對視一眼,我問他一句話:“是不是覺得沒意思?”
片子開始20分鐘真的是讓人覺得有些悶氣,有明顯的舞臺劇影子,鏡頭運用,連帶人物表現(xiàn)。讓人有搞不清是在看電影還是在看話劇的錄像。
說到這時候看官可不要就把這片子否定了,從20多分鐘那次抖包袱的笑料開始,片子開始漸入佳境。
我對舞臺劇表演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是不是經(jīng)典舞臺劇就是一種漸入佳境的過程。
總之,如果你堅持過了20分鐘的沉悶情節(jié),這時候我建議你可以看一下電影的鏡頭和布景,和舞臺劇的感覺作一下對比,還是很有趣味的。
當檢察官開始繞著屋子跑的時候,第一個小高潮到了,鏡頭,切換,音樂,都開始越來越像電影的感覺發(fā)展,而且,越來越有味道,就像一壺老酒,剛開蓋子味道澀澀的,用火加溫,滿滿的香氣透了出來,第一縷香氣就像個美女的手,輕輕捏著你的鼻子,讓你不由得開始沉浸其中。
趁著假期,看了早就列入list的電影《笑的大學》。
編劇三谷幸喜,有電影和話劇兩個版本。話劇版曾經(jīng)被北京人藝改編成《喜劇的憂傷》,由陳道明、何冰主演。
說回電影。
片名在我看來,除了是片中主角之一、編劇椿一所在的那個喜劇社的名字之外,還比喻著那一間像牢房一樣的劇本審查室。
故事發(fā)生在1940年秋天的日本,政府對民間的戲劇表演尤其是喜劇實行嚴格的控制,所有劇目在上演之前必須接受警視廳的專人審查。編劇椿一和審查官向坂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遇了。
七天,一桌,兩椅,二人
最近在香港看了全球首演中文版的笑之大學舞臺劇,急不及待就找來這個日本電影版的原版。因為笑之大學我認識了三谷幸喜,也就是我第一部看三谷先生的電影??赡苋认壬亲鰬T了舞臺劇,因此電影老實說不像電影,像一部舞臺劇,同時這又是一部容易忽視的好電影,小成本的制作,沒有大的背景。大部份時間都是在調(diào)查室,簡單的佈置,用的都是言語。好不好笑,很難定奪。是表面上的笑還是內(nèi)心的煥然一笑,觀眾也有不同的感受。個人認為笑之大學對我的笑是後者,看到樁一的努力,得到了認同,遇到一路上無理的要求,旁人的不認同。到終於做到了一個完美的劇本,這一路不易。
三谷先生的代表作就是這一部<<笑之大學>>,對於看慣大制作的人一定會很悶,空間感還是已經(jīng)做得很不錯。言語在電影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當中的擺設,如何吸引觀眾,就需要這樣的推進。因此我就感覺好像是在看一部舞臺劇。也讓我當作看一次原版,比對一下剛看不久的演出。
港版的笑之大學和日本版在內(nèi)容上分別始終有一點,但不大??捎^性就兩個版本都有其的吸引力
從三星到四星到五星。役所廣司和稻垣吾郎的影帝級表現(xiàn)。與片名不同,電影整體沉悶,全片只有三個場景,兩個主要人物,幾乎沒有任何笑點。
事實證明,不笑就是喜劇最大的笑點。對公權力的諷刺,個人理念對審查制度的抵抗,藝術追求和政治立場的沖突,人與人和人與國家機器之間的關系矛盾,以及反反復復出現(xiàn)的門的隱喻,這部片子可挖的角度和內(nèi)涵實在太多。更不用說還有兩人對峙時那場出色的光影控制,臨近結尾的戲中戲反轉。
另外,從這部片中還可以看到很多經(jīng)典的影子
【笑之大學】2004年,終于笑出來了的,并且收不住了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