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上來名字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對于嘉靖卻是不了解,看這個劇集的初衷是想了解些明朝的人和事。
《大明王朝1566》講得不僅僅是1566,時間集中在嘉靖帝在位的后幾年時間。以下是一家之言,想說的是一己之感。
此劇很好看,以“改稻為桑”的國策用緊湊結(jié)實的情節(jié)、華麗精致的畫面串起一群風流人物:或富或賤、或忠或奸、或直或曲、或男或女,各個形象鮮明、個性突出。聽說“改稻為?!边€是編劇的杜撰,真真佩服編劇的功力。當然,演員的表演難得的都很不錯,張弛有度,使得這部劇集中的一干人等都立體逼真。
這個皇帝不一般!自小失去父母,沒有什么貼心人。有威嚴、有智慧,也荒唐、也天真,二十多年不上朝,卻牢牢握緊權(quán)力,無為卻無所不為。在此不想去查證不知出自誰手的歷史,我寧愿相信歷史上有這么個另類的皇帝。不敢置喙陳寶國的表演,要說的是,他穿衣甩袖子的動作很帥。
海瑞海青天是絕對的主角,清瘦鋒利,一身正氣。張口不疾不徐、鏗鏘有力。人說:海瑞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獨者,無畏而無不畏。好的總結(jié)。在我看來,海青天的形象是漸漸深入人心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在劇中,王用汲曾對海瑞說過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英雄志》里,印象很深刻,道出了太多的無奈與痛楚,《大明王朝》里再次看到這句話亦是頗為感慨。
《大明王朝》里的海瑞當然不是歷史中真實的海瑞,除海瑞外,嚴嵩父子、胡宗憲、趙貞吉等許多關鍵角色都跟歷史人物相差甚遠,當然,這絲毫不影響這部劇成為一部杰出的歷史劇作,因為,此劇本身講的就不是真正的歷史,而是一個以嘉靖朝為背景的虛構(gòu)的政治故事,但頗具真實性。劇中的海瑞、嚴嵩等人都是藝術化的角色,只可理解其象征意義,全然不能同真實歷史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全劇看完,我倒覺得,歷史中的嘉靖說不定就是本劇塑造的那樣。
《大明王朝1566》還有另一個名字,就是《嘉靖與海瑞》,這也讓我們知曉,本劇雖是群戲,但這兩人當是核心人物。海瑞,用劇中張居正的話來形容,他是一把利劍。朝中清流想用他劈開嚴黨壟斷的政治勢力,海瑞自己想要劈開什么,肯定不是某個特定的群體,他想要劈開的是貪腐、是昏聵。海瑞號剛峰,號如其人
故事、人物是很藝術化的,但是真穩(wěn)重真客氣,穩(wěn)重客氣得像史書一樣。所謂春秋筆法,大抵如此。
劇中萌的只有三人--張居正(的胡子),黃錦,小世子。張大人之氣度膽略,黃錦之奴顏而不婢膝,小世子之純真而不糊涂。想嫁他們啊。(胡事?人事?人干事?)
然而真心不太待見海瑞啊。反倒是王用汲更可愛。王用汲正直重義、又溫潤如玉,是有大家風度,有傲骨而無傲氣的君子啊。海瑞則不同。海瑞一味剛直,遇人總無謂地不假辭色,不問青紅皂白,竟是個石頭。無情是海瑞的優(yōu)點,可以讓他純?nèi)缇F利如劍,但無情到發(fā)妻身上,則讓人不以為然了。妻子受他連累死去,他卻只言自己絕嗣不孝,這是什么狗屁道理呢。
本應是主角的這幾個閣老大臣啊,你方唱罷我登場,竟無一人有個好結(jié)果。從夏言開始,到嚴嵩父子,再到后來的徐高張三人,皆是下場凄涼甚至悲慘。古今將相在何方呢?雖說是“荒冢一堆草沒了”,然而也正是是非自有公論,人終究因做了什么而有所區(qū)別。古今將相在何方呢?在史冊里,在人心里啊。
至于江河清濁之論,我倒有另解。一人品德如何
沈一石死之前留了一首詩,
王非王,侯非侯,千乘外騎歸邙山。
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復傷。
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蕓娘。
漢靈帝末年,民間盛傳童謠:“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宮變發(fā)生時,劉辯已經(jīng)登基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當時的陳留王劉協(xié)不久就成為皇帝(獻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萬騎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車騎馬保護少帝和陳留王上了北邙山,至此童謠靈驗,形容當時的政局混亂。
這首詩寫得很有水平,看似是將死之人給自己寫的墓志銘
2022年上海疫情復燃,隔離在家有幸想起這部神作,于4月14日晚看完全集。
佩服作者劉和平寫出如此優(yōu)秀的作品,電視劇看的十分過癮。海瑞和嘉靖,最后被他們之間的君臣關系如鯁在喉,海瑞剛直,但考慮不周,連帶他人為自己的行為犧牲,但好在讓嘉靖帝頓悟,自己虧欠百姓太多,即使大權(quán)在握又如何,最終對自己孫子都失去信任。劇中好多對話,情感密度過大,值得細細回味。如海瑞公堂受審對話趙孟靜,趙孟靜答嘉靖之海瑞奏疏,嘉靖臨終爺孫三人對話海瑞,海瑞京城初見王用汲,高瀚文大牢救海瑞,王用汲駁斥改稻為桑
《大明王朝1566》上下掣肘胡宗憲之突圍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