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看了這個看片子,心情有點難受。比起現(xiàn)在無聊的電視劇,以前的港劇很良心,才25集,劇情豐富。有幾個點印象很深
1.香港很卷,九十年代就那么卷了。男主家庭條件差,想上學都沒機會,還得邊打工邊讀書。工作還那么難找。 現(xiàn)在內(nèi)地也流行內(nèi)卷這個詞,但是沒有達到真正的卷。人們還計較努力是否獲得回報。對比之下,香港是真的卷,努力都不一定有回報,不努力更不可能。
2. 普通人居住條件確實差,小,窄,沒窗戶沒光線。難怪港劇里動不動就移民。 也是內(nèi)地最近的流行語: 潤。
3. 階層明顯,難以跨越
印象中 是高中時代 城市的有線臺(就是主要放映港臺電影和電視劇的城市級電視臺)一天兩集放映的這部劇
當時對都市港臺劇的感覺是不如古裝劇的 但是這部劇 卻一點一點的將我進入 不能自拔 最重要的是阿浩和紅姑 也是從這部劇 讓我一個恥于追星的人 喜歡上吳鎮(zhèn)宇 可以說 非要說喜歡一個港臺男演員 只有他
在他的脖子被套上繩套的那一刻 我嚎啕大哭
近30年后 再看這部劇 最后一集的紅姑的表演 又讓我潸然 不敢看最后的鏡頭 合上筆記本 讓記憶無限的涌出
《創(chuàng)世紀》《大時代》等數(shù)不清的tvb時代大戲的情節(jié)安排多是這樣的觀念,本劇毫不例外。所以最后的三集中,法庭上的審判簡直如同兒戲,律師可以糊涂臆斷、用自己的猜測來總結(jié)陳詞,而程浩和紅姑也可以輕而易舉的用拙劣的謊言將家成解救,審判人員全程表現(xiàn)的如同低能兒。最后的結(jié)局則應驗了三人兒時的誓言:販毒的不得好死。
不過暫且不論港劇一貫的輪回報應說以及法庭戲的兒戲,本劇還是很經(jīng)典的。尤其是程浩和阿檬、紅姑這三個角色,真是讓人贊嘆與唏噓。程浩和紅姑后期的感情戲是非耐看,和大多的港劇情感戲相比實在完爆。飾演紅姑一角的演員無論長相、氣質(zhì)以及演繹都和這個角色身上的世故、識大體、歷經(jīng)風塵而不染有著天然的匹配。最后結(jié)局等候行刑時的配樂很先鋒意識流,不流俗于悲愴或激昂,令人印象深刻。而行刑畫面和楊志彪被殘的那幾場戲則有些限制級了。
溫sir前期主角,十集過后在人格魅力上被吳媽完爆,紅姑、阿檬等看似配角的角色也一樣,在后來的戲份中漸漸地壓過了看似主角的家成、君妍等人,十非精彩??傊?,這是一出好劇,主題曲不厭百回聽!
笑得多真到最后,隨緣逝去沒一分可強留
更喜歡溫sir的緣故,一開始將重點放在了家誠身上,十集左右,阿浩的戲更加吸引我。家誠有他這樣的朋友是他的福氣,修來的福氣。
不要看他是老粗,社會閑人,從朋友家人角度出發(fā),何時該出手何時該舍身,阿浩從來不猶豫。在他一貧如洗時已是如此。知恩圖報,兩肋插刀,他做的遠比很多人口頭上說得來的徹底。但是灰色的命運沒讓他輕松過。干媽有句話說完我特別想哭“阿浩是我從小看到大的,他沒過過一天好日子。”住豪宅了怎樣,開迪廳了怎樣,不覺得他真正快樂
我看陶大宇最早就是這部劇,然后當年閨蜜把刑事偵緝檔案夸到爆我都不肯看一眼,因為陶大宇太壞了,他的劇我不看?。。?!
陶大宇后來還演了大時代的壞老二。。。
溫兆倫的隨緣真的好聽,吳鎮(zhèn)宇的程浩真的太慘了。
最近重看壹號皇庭和我本善良,唉從前的劇真的比現(xiàn)在的好看,都是在講故事,不像現(xiàn)在都講得神馬玩意兒。
《灰網(wǎng)》溫SIR和吳鎮(zhèn)宇的經(jīng)典之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612.html